3月28日的上海,阳光出奇的好,但他已经失去了自由地沐浴阳光的权利。上午9点半,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上,吴小晖的脸在灯光下显得非常苍白,头发也没了往日的光泽。上午宣布开庭时,他站得笔直,西装扣子严谨地系着,但到了下午,坐在椅子上的他,脑袋歪着,疲态尽显。
这个1966年出生于温州平阳、从县工商局一个小科员起步的人,不缺聪明,更不乏勤奋,他常常一大早就约客户吃早餐,晚上加班开会又到两三点。他38岁创立安邦财险,13年后安邦集团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39位,也堪称奇迹;但最终,他以这样的方式宣告事业终结,即将进入漫漫刑期,实在让人唏嘘。

吴小晖案抛给所有从商者一个大大的问号:法治的阳光随时可能照进你的历史,你是否经得起考验?
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的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等公诉内容,吴小晖几乎全部选择了否认。他说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是否犯罪,说证言、证人、证据、行政认定函、司法鉴定意见等等都不属实。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为自己合理辩护的技巧的边界。
以吴小晖的智力,他不会不知道这种全面对抗的后果。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吴小晖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正如他一向注重装束打扮、保持得容光焕发一样,他也特别要面子,在乎名声。在这最后的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公开场合,他还要一种“尊严”,哪怕是用故意否认的方式。

在吴小晖案结束之后,估计不久项俊波案也会开庭。没有项俊波所开的绿灯,吴小晖不会肆意狂奔得这么远。比如,按照原来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在2014年4月,保监会又针对“第四条”发了一个通知,经保监会批准,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可以超过20%,但不得超过51%。吴小晖就是在2014年通过自己实际控制的大量公司,挪用保费,对安邦进行巨额增资的。
也是在2014年,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之前规定的“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余额,合计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调整为允许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与未上市股权和股权基金合并为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30%,同时投资不动产的比例由20%上升到30%。这为安邦等保险公司的大举举牌上市公司和投资不动产创造了条件。
客观地说,保监会的很多政策变革促进了行业发展,有助于行业繁荣。问题是,项俊波放弃了应有的监管红线,滥用审批权和监管权,对问题视而不见,大事化小,却忙着大批牌照,而且纵容一股独大、家族控制、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公司治理和内控之上、挪用占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把保险公司异化为融资平台等等乱象。
现在回顾过去七八年的资管大繁荣、金融大爆炸,其转折点应该是2015年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引起高层对于金融安全的忧虑。此后,稳定、监管、穿透变成了行业关键词。从证监方面“对拟上市公司做穿透式披露”,到外管局“坚持跨境交易‘留痕’原则”;从保监方面“对重点公司实施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到银监方面“银行股权穿透监管,防股东干预经营”,一场金融整顿事实上已经展开。
今年全国两会上,曾任央行副行长的胡晓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处置风险中,监管当局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做法,不是一刀切,“对有些杠杆率过高的企业,那就督促它主动降杠杆;对一些脱离主业跑偏的企业,督促它回归主业;对一些有违法行为的人,就要由司法进行处置;对于极端的情况,也有监管当局直接接管”。以吴小晖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富豪,终于各归其位,咎由自取。
不加节制的个人贪欲害了吴小晖,但更值得反省的是,制度的“软约束”为吴小晖们的飞黄腾达创造了条件。如果不是项俊波大开万能险之门,并特惠性地批给吴小晖巨大的额度,安邦怎么可能迅速扩张成资产数量仅次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第三大保险公司?正是这种传奇般的“成功”刺激了他“据为己有”的念头,才千方百计,利用私人控制的“壳”,循环注资,大举增资,最后竟然控制了安邦98%以上的股权,吃独食的贪欲真是无边!吴小晖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影子,是旧的畸形政商关系的产物。山西的一个副市长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项目审批,可以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0.4亿元,可见权力腐败的“力度”。如果掌权者在行业政策、制度设计、监督管理方面失责,让公权力有利于少数人或既得利益集团,有利于“非生产性活动”,那无形的损失更不知道有多大!

吴小晖案有着巨大的象征意味。
它意味着中国在推动增量发展的同时,对于存量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隐患性的,不会“一风吹”,不会算了,不会“赎买”,而要清算。当然,在清算时会将企业和个人分开,会注重金融和社会稳定,会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它意味着在金融领域,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会高度警惕民营资本在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多牌照跨市场方面的扩张。这个领域,国主民辅、国控民缩的趋势已经很清晰,民企背景金控集团要去杠杆,瘦身,合规化,强监管。从符合三公原则的市场化方向的角度,这多少令人有些失落,因为民营资本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是有活力、有作用的,也是善于发现机会的,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供给。但是,信任流失了,它需要更长时间和契机才能复苏。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罪与罚。
它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增长动力方面,对金融化力量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