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楼兰美女你在何方?
2025-10-07IP属地 湖北5

在戈壁大漠中沉睡了1500年的楼兰,留给人们太多的未解之谜: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为什么会变成这般荒凉?楼兰文明又是如何失落的?他们的后裔如今漂泊在何方?

神秘的楼兰古国

我国西汉时期,罗布泊地区有一个楼兰国,它的城郭——楼兰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这样一座公元前后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4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沦于荒漠中。在沙漠深处,还有一片方圆20公里的古城遗址,紧邻干涸的尼雅河床。据说考古工作者发现它时,覆沙已经褪去,露出了真迹:街道整齐,屋宇完好,树木环绕的涝坝痕迹清晰可见。屋内各种农具,甚至储粮的瓮、罐内还有籽实。好像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人们还来不及搬运和逃生,便被湮没了。

科考队到达乌鲁木齐机场已经是晚上快7点了,连夜驱车赶到了吐鲁番的鄯善县。在鄯善休整了一天后,科考队踏上了去楼兰罗布泊的考察之旅。罗布泊虽然环境恶劣,但却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神秘之处首推那著名的“雅丹”地貌。

《汉书,西域传》说,鄯善,本名楼兰。张骞在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节频繁地往来于丝路,楼兰成了必经之地。

汉朝时期,楼兰经常攻劫汉使,又做匈奴的间谍,于是,汉武帝派兵攻破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归属汉朝。楼兰虽降了汉朝,但是又常常摇摆于汉与匈奴之间,对汉朝的态度时降时叛。故西汉中央政府在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王,更立其弟尉屠耆为王,并改楼兰为鄯善。鄯善国得名由此开始。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442年,鄯善国被灭后,鄯善国民分成两支,一支由国王比龙率领迁往且末,最终消失在戈壁沙漠中。而另一支由其世子率领归降了沮渠安周,后又随安周向北迁居高昌和伊吾(今哈密)。

沿楼兰古道一路搜寻

科考队沿古楼兰道考察,来到了营盘古城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郭物说,位于库尔勒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营盘古遗址是楼兰的入口,从若羌、扦泥北上到营盘,这里也是墨山国之路,楼兰道西北接墨山国之路。墨山国之路的北端,当然是汉魏的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鄯善国的遗民跟随沮渠安周迁往高昌时,可能走的就是这条墨山国之路,穿过沙漠,翻越库鲁克塔格山口,走这条墨山国之路迁徙,所以这条路也叫做“吐鲁番歧路”。

继续北行,科考队来到一处叫做岔路口的地方。路从这里分成了两条,一条是楼兰道,通向罗布泊,另一条是大海道,通向玉门关。

世人都说罗布泊是死亡之海,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漫漫黄沙吞没了文明与生命。我们选择了比较难走的北路。

科考队一行从岔路口继续向北,来到了迪坎儿乡。迪坎儿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终端,是进入罗布泊地区的最后一个村庄。这里是汉代通往楼兰国的捷径。

在村里我们找到了今年已经67岁的叶赫亚·阿济老人。叶赫亚老人是迪坎儿的第一位村民,1950年从辛格尔迁到迪坎儿来。从广义上来讲,他也应该属于古楼兰人的后裔。

从迪坎儿再向北就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柳中城。柳中城在历史上所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东大门,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被建造得格外坚固。城墙土质粘性很大,经过层层夯实。专家介绍,城墙和城门的夯土都是典型的来自中原的营建方式。

意外找到古楼兰人的祖先

科考队继续北上,来到了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的洋海古墓葬。

从清理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在新疆尚属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古老的乐器箜篌、葡萄藤、泥制吹风管和刻有各类动物图案的木筒等。据专家推测,洋海墓地最早的墓葬距今应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洋海墓地出土的人头骨骸上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的头骨上都有穿孔的痕迹。这些奇形怪状的孔洞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有一种说法是,头盖骨上的穿孔现象,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之用。在洋海出土的头骨上,还有很细小的也就是一两毫米的孔。

人类学家韩康信教授曾经推测,这些穿孔现象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开颅手术。他拿出了一个做过X光检测的人头骨,X光照片显示这个头骨的主人患有骨癌。

韩康信教授从洋海墓地出土的人头骨鉴定判断,这里的人种应该属于欧罗巴人种,这种古老的欧罗巴人种属于很早期的北欧民族,现在在北欧地区也找不到这样的人种了。洋海墓地出土的人骨最早的大概是在三千多年前,早于楼兰国历史却晚于小河墓地,可以证明人口在这两地之间是有流动性的,这两地的人应该属于不同时期的同族。也就是说,科考队在寻找古楼兰人的后裔时,无意间找到了古楼兰人的祖先。

古墓内发现楼兰遗民

根据历史记载,由鄯善国世子带领的另一半鄯善移民投降沮渠安周后,随安周又迁至高昌。科考队离开洋海墓地继续向西北行,来到高昌古城。

通过西城门进去,登上一个高处瞭望,发现高昌古城遗址还是保存比较完整的。虽然只剩下了四壁,但格局依然清楚,整个古城遗址是由一堆堆黄土色的残垣断壁架构而成,宛如一座死城。

在火焰山南麓,距高昌城北2公里的地方,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斯塔娜古墓群,高昌故人下葬的公墓群,其形成年代为公元3至8世纪。当高昌古城毁于14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火后,长期居住在那里的车师、匈奴、高车、突厥和九个大姓的人不愿游离他乡,移居到高昌城北,聚成了一个新村落,取名阿斯塔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郭物博士介绍,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文书中记载了大量的“鄯”.和“善”姓人名,根据古代西域人以国为姓的习惯,可以判断这些人可能是从古代鄯善国迁过来的。楼兰国于公元前77年改名为鄯善国,所以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楼兰遗民。

鄯善是你的家乡

鄯善县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东部,东边是哈密县,西边是吐鲁番,北边接木垒县,南边连若羌县。

今天的鄯善县虽不是古代的鄯善国,但古鄯善国与今鄯善县隔罗布泊、白龙堆南北相望,古楼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而今天的鄯善县在库姆塔格沙漠边缘,都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可见当初鄯善移民迁徙所选的位置也跟故乡的地理环境相差不远。

楼兰王国另立新君后就改国名为鄯善,而鄯善亡国后,国内的遗民们大多数迁徙到了高昌和伊吾。迁到高昌的鄯善移民被安置在库姆塔格沙漠北缘的绿洲地带,这里后来被鄯善移民们命名为“蒲昌”,以示对故乡蒲昌海——罗布泊的纪念。

鄯善国灭亡之后,进入高昌国的鄯善遗民一部分被安排在高昌,另一部分被安排在伊吾。科考队决定从鄯善县出发,去哈密追查另一支鄯善遗民的下落。

根据文献记载,纳职是在唐代贞观四年设县的,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纳职县的县城遗址。唐代史书记载,除了投降沮渠安周的一批鄯善人安排在伊吾外,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鄯善国被高车人攻破,部分人北逃伊吾,在这里筑城居住,称为纳职。唐贞观四年(630年),又在此设伊州,下属纳职县城。

经过几天的苦苦追寻,科考队终于揭开了楼兰消失之谜。古楼兰人的后裔,现在主要分布在鄯善、哈密、且末、尉犁、若羌、洛阳、洛浦等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鄯善国的遗民渐渐地融入了当地人中继续生息繁衍。

“楼兰姑娘,辫子长长;楼兰姑娘,眼泪汪汪;千年幽梦随风去,不知家乡在何方;楼兰姑娘,思想常常;楼兰姑娘,去向何方?请你尝尝哈密瓜,鄯善就是你家乡。”

这首《楼兰姑娘》真情动人,也唱出了历史的真实。

是啊,楼兰姑娘,中国哈密瓜之乡——鄯善,就是你真正的家乡。

摘自:《视野》2006年第16期 作者: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