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在弹性、容错性以及高吞吐量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想要达到生产环境最优,发挥这些特性,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配置。Kafka提供了非常多的配置属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陷入困惑。其实,多数的配置已经满足了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本文分享总结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配置参数,主要是针对producer端的配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文所讨论的配置文件包括:
√acks
√min.insync.replicas
√replica.lag.time.max.ms
√retries
√enable.idempotence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buffer.memory
√max.block.ms
√linger.ms
√batch.size
√compression.type
acks参数指定了必须要有多少个分区副本收到消息,生产者才认为该消息是写入成功的,这个参数对于消息是否丢失起着重要作用,该参数的配置具体如下:
- acks=0,表示生产者在成功写入消息之前不会等待任何来自服务器的响应. 换句话说,一旦出现了问题导致服务器没有收到消息,那么生产者就无从得知,消息也就丢失了. 改配置由于不需要等到服务器的响应,所以可以以网络支持的最大速度发送消息,从而达到很高的吞吐量。
- acks=1,表示只要集群的leader分区副本接收到了消息,就会向生产者发送一个成功响应的ack,此时生产者接收到ack之后就可以认为该消息是写入成功的. 一旦消息无法写入leader分区副本(比如网络原因、leader节点崩溃),生产者会收到一个错误响应,当生产者接收到该错误响应之后,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会重新发送数据.这种方式的吞吐量取决于使用的是异步发送还是同步发送.
尖叫提示:如果生产者收到了错误响应,即便是重新发消息,还是会有可能出现丢数据的现象. 比如,如果一个没有收到消息的节点成为了新的Leader,消息就会丢失.
- acks =all,表示只有所有参与复制的节点(ISR列表的副本)全部收到消息时,生产者才会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响应. 这种模式是最高级别的,也是最安全的,可以确保不止一个Broker接收到了消息. 该模式的延迟会很高.
上面提到,当acks=all时,需要所有的副本都同步了才会发送成功响应到生产者. 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如果Leader副本是唯一的同步副本时会发生什么呢?此时相当于acks=1.所以是不安全的.
Kafka的Broker端提供了一个参数min.insync.replicas,该参数控制的是消息至少被写入到多少个副本才算是"真正写入",该值默认值为1,生产环境设定为一个大于1的值可以提升消息的持久性. 因为如果同步副本的数量低于该配置值,则生产者会收到错误响应,从而确保消息不丢失.
In-sync replica(ISR)称之为同步副本,ISR中的副本都是与Leader进行同步的副本,所以不在该列表的follower会被认为与Leader是不同步的. 那么,ISR中存在是什么副本呢?首先可以明确的是:Leader副本总是存在于ISR中. 而follower副本是否在ISR中,取决于该follower副本是否与Leader副本保持了“同步”.
尖叫提示:对于"follower副本是否与Leader副本保持了同步"的理解如下:
(1)上面所说的同步不是指完全的同步,即并不是说一旦follower副本同步滞后与Leader副本,就会被踢出ISR列表.
(2)Kafka的broker端有一个参数****, 该参数表示follower副本滞后与Leader副本的最长时间间隔,默认是10秒. 这就意味着,只要follower副本落后于leader副本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0秒,就可以认为该follower副本与leader副本是同步的,所以哪怕当前follower副本落后于Leader副本几条消息,只要在10秒之内赶上Leader副本,就不会被踢出出局.
(3)如果follower副本被踢出ISR列表,等到该副本追上了Leader副本的进度,该副本会被再次加入到ISR列表中,所以ISR是一个动态列表,并不是静态不变的。
生产者从服务器收到的错误有可能是临时性的错误(比如分区找不到首领)。在这种情况下, retries参数的值决定了生产者可以重发消息的次数,如果达到这个次数,生产者会放弃重试并返回错误。默认情况下,生产者会在每次重试之间等待100ms ,可以通过retry.backoff.ms 参数来配置时间间隔。
比如,设置了acks=all和min.insync.replicas=2。由于某种原因,所有follower都挂了,由于min.insync.replicas=2,所以生产者无法收到来自Broker端的ack。
此时我们会从Producer端收到一个错误消息:。这就意味着Kafka不能在Broker上追加生产的消息(数据)了,因为此时的ISR的数量不够。此时在Broker端会有如下的错误消息:
默认情况下,Producer不会对此错误进行处理,这就会造成消息丢失,即**at-most-once **语义。我们可以通过配置重试次数来让生产者重新发送消息。比如配置retries=3,默认为0
在某些情况下,实际上已将消息提交给了所有同步副本,但是由于网络问题,Broker无法向Producer发送确认ack。由于我们设置,所以producer将重新发送消息3次,这可能会导致topic中消息重复。
比如有一个producer向该topic发送1M消息,并且在提交消息之后但在生产者收到所有确认ack之前,broker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重试机制,最终可能在该topic上收到超过1M的消息,这也称为at-lease-once语义。
当然,我们想要实现的是exactly-once语义,即:即便生产者重新发送消息,消费者也应该只收到一次相同的消息。
此时需要进行幂等操作,所谓幂等,即指一次执行一个操作或多次执行一个操作具有相同的效果。配置幂等很简单,通过配置即可,默认为false。
那么,幂等是如何实现的呢?由于消息是分batch(批次)发送的,每个batch都有一个序列号。在Broker端,会追踪每个分区的最大序列号。如果出现序列号较小或相等的batch(批次),broker将不会将该batch写入topic。这样,除了保证了幂等性,还可以确保batch的顺序。
该参数指定了生产者在收到服务器晌应之前可以发送多少个消息。它的值越高,就会占用越多的内存,不过也会提升吞吐量。把它设为1可以保证消息是按照发送的顺序写入服务器的,即使发生了重试。
因为如果将两个批次发送到单个分区,并且第一个批次失败并被重试,但是,接着第二个批次写入成功,则第二个批次中的记录可能会首先出现,这样就会发生乱序。
如果没有启用幂等功能,但仍然希望按顺序发送消息,则应将此设置配置为1。但是,如果已经启用了幂等,则无需显式定义此配置。
该参数用来设置生产者内存缓冲区的大小,生产者用它缓冲要发送到服务器的消息。如果应用程序发送消息的速度超过发送到服务器的速度,会导致生产者空间不足。这个时候,send()方法调用要么被阻塞,要么抛出异常,取决于如何设置max.block.ms。
当生产者调用时,消息并不会立即发送,而是会添加到内部缓冲区中。默认值为32MB。如果生产者发送消息的速度超过了将消息发送到broker的速度,或者存在网络问题,send()方法调用会被阻塞max.block.ms参数配置的时常,默认1分钟。
该参数指定了在调用send()方法或使用partitionsFor()方法获取元数据时生产者的阻塞时间。当生产者的发送缓冲区已满,或者没有可用的元数据时,这些方法就会被阻塞。在阻塞时间达到max.block.ms时,生产者会抛出超时异常。
该参数指定了生产者在发送批次之前等待更多消息加入批次的时间。kafka生产者会在批次填满或linger.ms达到上限时把批次发送出去。默认情况下,只要有可用的线程,生产者就会把消息发送出去,就算批次里只有一个消息。把linger.ms设置成比0大的数,让生产者在发送批次之前等待一会儿,使更多的消息加入到这个批次。虽然这样会增加延迟,但也会提升吞吐量(因为一次性发送更多的消息,每个消息的开销就变小了)。
当有多个消息需要被发送到同一个分区时,生产者会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批次里。该参数指定了一个批次可以使用的内存大小,按照字节数计算(而不是消息个数)。当批次被填满,批次里的所有消息会被发送出去。不过生产者井不一定都会等到批次被填满才发送,这取决于linger.ms的配置,比如如果linger.ms时间到了,即便批次只包含一个消息,也会被立即发送。所以就算把批次大小设置得很大,也不会造成延迟,只是会占用更多的内存而已。但如果设置得太小,因为生产者需要更频繁地发送消息,会增加一些额外的开销。
可以使用配置使用linger.ms和batch.size。linger.ms是准备好发送批次之前的延迟时间,默认值为0。这意味着即使批次中只有1条消息,批次也会立即发送。有时,会增加linger.ms以减少请求数量并提高吞吐量。但这将导致更多消息保留在内存中。batch.size是单个批次的最大大小,当满足这两个要求中的任何一个时,将发送批次。
默认情况下,消息发送时不会被压缩。该参数可以设置为snappy 、gzip 或lz4 ,它指定了消息被发送给broker 之前使用哪一种压缩算也进行压缩。使用压缩可以降低网络传输开销和存储开销,而这往往是向Kafka 发送消息的瓶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