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与柬埔寨边境局势近日持续紧张,此轮冲突已对当地民众造成严重影响。
央视新闻称,数据显示,泰国7个府的约28万户家庭、超过81万人受到波及,53名平民和118名军人伤亡。
在局势日益升级之际,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导了停火谈判,中美则以“共同协调国”身份参与,试图为这场持续数周的边境冲突按下暂停键。
双方也确实达成了停火协议,自28日24时正式生效,泰柬双方也均感谢了中马美为调解作出的努力。
然而,尽管双方已达成停火协议,冲突却仍未完全平息。
央视新闻消息称,泰国军方紧急通报,7月29日深夜,柬埔寨违反28日24时生效的停火协议,对泰国边境多处地点发动“大规模、系统性”袭击,导致边境局势再度紧张。
泰方称,柬军动用BM-21多管火箭炮等武器,向泰军据点发射近30枚火箭弹,同时将PHL-03火箭炮移至新阵地,威胁泰军集结区。
更严重的是,泰方还指责柬方同步发动网络攻击,试图入侵政府系统。
然而,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玛丽淑洁达却坚称,柬方自停火协议生效后,已严格执行停火命令,边境局势已恢复平静。
这种“罗生门”式的互相指责,与俄乌、印巴冲突中的经典剧本如出一辙。
外媒分析认为,柬军可能利用了停火协议生效前的“时间差”发起突袭,而泰军因松懈未能及时应对。这一事件进一步削弱了双方本就脆弱的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并未选择单方面升级冲突,而是迅速向中国、美国和马来西亚通报情况,请求能够主持公道。
事实上,停火协议“签而不行”在国际冲突中几乎是常态。
今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俄乌在复活节停火30小时,但长达2000公里的接触线上,零星交火始终未断;5月印巴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停火后,双方仍互指对方派遣无人机越境挑衅。
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即时通讯手段。
柬泰边境地形复杂,部队指挥层级繁多,即便高层达成共识,指令传达到前线也可能滞后,更遑论部分部队可能因战术利益故意“装聋作哑”。
不过,此次冲突的特殊性在于,中美的共同介入为停火增添了政治筹码。作为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同时站台调停,相当于给协议加了一道“大国背书”。
柬埔寨长期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泰国则是美国传统盟友,两国若执意扩大冲突,无异于公开驳斥大国的面子。
从这一角度看,尽管当前出现反复,但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概率较低。
正如印巴今年5月的案例所示,即便偶发交火,双方最终仍会回归谈判桌——毕竟谁都不愿承担“破坏区域稳定”的骂名。
眼下,柬泰已计划于8月4日召开边境联合委员会会议,马来西亚将继续担任协调方。这些后续安排表明,双方仍有意愿管控危机。
不过,这种“以打促谈”的策略,让停火协议成了战场上的喘息工具,而非终局方案。若要真正避免“打打停停”的循环,仅靠外交表态远远不够。
建立边境联合巡逻机制、部署第三方观察员、开通军事热线等具体措施,才是巩固停火的短期有效关键。
而长期问题的解决,就要追溯到这场冲突的根源,就是殖民时代遗留的恶果。
1907年法国殖民者划界时,将柏威夏寺划归柬埔寨,却对旁边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含糊其辞。1962年国际法院虽将寺庙判给柬埔寨,但周边争议未解;2013年法院再次裁决土地属柬,泰国却始终未完全执行。
政治博弈进一步激化矛盾:2025年6月,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突然曝光与泰国前总理佩通坦的“密谈录音”,内容涉及边境妥协,直接导致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军方趁机上位。
眼下,泰国军方占领了战略要地茄子山,此地距柏威夏寺仅3公里,被柬方视为眼中钉;而泰国军力远超柬埔寨,军方内部亦有扩大战果的呼声。柬埔寨方面,洪森家族需通过强硬姿态巩固权威。
再加上冲突根源难解决,意味着战火随时可能再燃。
说白了,国际调解虽按下暂停键,但殖民伤痕、领土执念与国内政治算计交织,让和平成为易碎的奢侈品。停火协议能撑多久?三十万难民的命运如何?真正的和平恐怕还得等到某方打不动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