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始终视风险防控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向好,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银行,徽商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立足安徽、服务大局,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金融主力军的担当与作为。
规模效益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该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2%;存款总额12520.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2%;贷款总额11005.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2%,主要核心指标均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21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5%;净利润93.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1%,盈利能力保持稳健。
从报告可以看出,徽商银行在保持规模效益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创新转型动能强劲,投行与交易银行业务表现出色,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上半年,该行完成债务融资工具发行98单,合计金额793.42亿元,其中承销规模294.20亿元,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交易银行业务中,供应链金融投放较上年同期增长64.53%,资产托管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特色业务打响品牌,走出趋势。
得益于转型发展成效,徽商银行在国际国内排名中持续跃升。2025年,徽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101位,较上年上升11位。该行连续多年在安徽省政府支持地方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双轮驱动,精准赋能实体经济
徽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入战略实践,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多项举措已落地见效。该行在服务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积极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在科技金融领域,该行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贷款余额达2017.94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达19.57%,体现了徽商银行在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战略决心和资金投放力度。
在普惠金融阵地,徽商银行同样交出了优异答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0.28亿元,持续增量扩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荣获安徽省银行业最高等次,这正是对徽商银行服务小微客户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效果的专业认可。
此外,徽商银行近年来积极践行“双碳”目标,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上半年,该行绿色金融表现尤为亮眼,绿色信贷余额1444.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63%。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数字化风控能力持续增强
徽商银行始终视风险防控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该行通过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提升工程和风控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化的风控体系,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向好,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徽商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向好态势。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289.94%,同比提高17.43个百分点。
“一降一升”的背后正是徽商银行全面数字化风控体系的持续完善。该行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实现了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的风控基石,为业务稳健增长和合规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立足新起点,徽商银行正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展望未来,该行将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监管部门各项部署,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助力打造“三地一区”、全面建设美好安徽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