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主旨演讲、1场尖峰对话、18场专题论坛,
十余名中外院士、百余位产学研专家
相聚中关村,
聚焦前沿科技、产业创新和政策实践,
共话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路径。
12月14日,以“创新驱动,智启新程”为主题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开幕式在北京召开。
大会围绕具身智能、端侧模型、科学智能、世界模型和空间智能等热点话题,聚焦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前沿,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
本届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海淀区政府支持。
一起来看看,大会还有哪些亮点
重磅发布
引领未来创新高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牵头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会同各部门加快落实国家战略布局,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为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促进产业发展,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白皮书》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资源禀赋、创新北京、场景应用、安全治理等视角,紧扣规划部署、前沿创新、产业特色,对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通过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北京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亮点速览
成果亮眼!
北京交出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绩单”
《白皮书》展示了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的强劲势头和亮眼成绩。
一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指数8年蝉联榜首,2024年北京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到431人次,位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学者、论文数量均位列全国首位,已有30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有20余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32所高校拥有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在校研究生4.4万人,教师及科研人员1.2万人。一批国家级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平台在京布局,多个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京建设。二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2024全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2%,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三年实施方案目标;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同比增长超9%;上市企业46家,总市值约4.3万亿元;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超半数;社会融资规模全国领先,前三季度社会融资约320亿元,同比增长84%;备案大模型94款,占全国约四成。三是产业链条结构完整。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环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持续产出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通用智能小女孩“通通”等重磅创新成果;头部企业运行情况良好,独角兽企业持续释放活力,初创企业创新实力凸显,陆续产出基座模型、文生视频模型、端侧大模型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资源密度不断提升,形成以海淀区为重点产业集聚区,朝阳区、经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等区域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多措并举!
北京安上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速器”
《白皮书》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人工智能领域软硬件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供给、行业场景应用、生态环境构建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布局,部分成果可对标国际水平;同时,还在类脑智能、光电计算等颠覆性技术路线上开展探索,抢抓人工智能下一代发展趋势。在应用落地方面,北京举办了大模型应用大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优势技术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垂类模型率先应用,25所中小学人工智能试点校启动建设;国家级法律大模型创新平台即将落地北京;文化、医疗、公共服务、金融等行业都在紧锣密鼓开展人工智能试点。在资源配置方面,北京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多个E级智算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加速高质量数据汇聚互通,智源研究院所建设的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已汇聚了180多个数据集、近2000TB的数据总量。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孵化环境,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全年投资了近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3亿元。建成一批特色孵化器,全年培育孵化近百项优质创业项目。
展望未来!
北京树立人工智能发展走势“方向标”
结合前期50余位高水平专家座谈和百余场企业调研,《白皮书》从模型、算力、数据、应用、融资五个层面总结了十六条发展趋势,前瞻性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走势,指引下一步工作布局。从模型层面看,基础模型能力快速提升,多模态模型成为主流,新的模型架构崭露头角。从算力层面看,算力竞赛加剧,新型架构芯片展现潜力。从数据层面看,数据质量和开放共享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质量的合成数据有望成为大模型能力提升的法宝。从应用层面看,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端侧大模型和AI硬件将成为落地应用新战场。从融资层面,大模型融资热度不减,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融资并购趋势明显。
总的来说,大模型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青年人才和基础设施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石,大模型行业应用进入攻坚阶段,我国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上快步前行。
下一步,北京将持续加强统筹协调与组织保障,坚持创新与应用并重,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推进技术协同攻关,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形成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闪亮揭牌
打造高性能算力互连的“北京方案”
第十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2024)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浪潮集团、阿里云、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以及中国移动暨智算芯片OISA高速互联推委会、高通量以太网联盟等参与单位,共同为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揭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卫华出席并上台揭牌。
超节点算力集群是颠覆传统单机八卡服务器的新型算力组网形态,伴随大模型向万亿参数演进,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推动底层智算基础设施向“超节点”形态升级。为更好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快开展新产品研发落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建设“北京人工智能算力互连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开展“超节点”产品形态设计和方案论证、推进中试验证、服务产业化销售。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以创新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组织机制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开展集群式技术攻关,面向产业需求,推出新产品,打造新业务,形成新生态。创新联合体揭牌仪式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启动打造国产高性能算力互连集群的“北京方案”。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是北京市解决当前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运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探索,是围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系统性布局的重要一环。后续,北京市将以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为核心,广泛吸纳产业优势单位,升级做强下一代算力集群产业链,不断夯实我国人工智能底层算力基础。
大咖云集
院士专家共议创新驱动发展
本届大会邀请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和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以及落地应用热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着重关注人工智能发展态势。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发表了题为“大模型的极限理论: 解读智能涌现现象”的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了智能涌现现象背后的复杂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何友发表了题为“AI大模型与智能决策”的主旨演讲,解析了大模型在智能决策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潜力。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CAAI元宇宙技术专委会主任陶建华围绕“AI for Math & Math for AI”为主题,与丘成桐院士、戴琼海院士、林文伟教授、邬荣领研究员、何晓冬博士等五位嘉宾展开一场尖峰对话。嘉宾们突出“数学+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方案,数学家与AI科学家围绕理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数学智慧、应用场景聚焦中国实际需求、数据驱动的中国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优势等方面慧聚论道,为与会者分享“数学+人工智能”交叉领域中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