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义
有句俗话说得好,“会看看门到,不会看看热闹”。到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也许是随团人多,有的人也许是不热看,有的人也许是热看但看不出门到,满足于走马观花,曾经到此一游过,不愿意做深入的探究。也许是曾经学习历史专业使然,我始终抱着“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的治学态度,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每到一处,力求仔细,打破沙锅问到底,不探出个子丑寅卯决不罢休。驻足西安钟楼,我深深地被那一层和二层的彩绘浮雕所吸引,按顺序一口气把它看完,回来又查阅了有关工具书,感叹那里边不仅线条流畅,绘画技艺高超,还在向我们讲述如此博大精深、如此美妙动听的历史文化典故故事。这,就是我此行的收获,不知您有何感受。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到过西安,给人的第一个感受是这里道路规整,除了东西路,就是南北路,很少见到邪路,这里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文化就像那环城的城墙一样那么深厚。提起西安,人们便想起了钟楼。到了钟楼,人们马上联想到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西安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我大体上数了数,共8组讲述了62个故事。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七夕盟誓;貂蝉拜月;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七夕盟誓
七夕盟誓讲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据《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表现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貂禅拜月
貂禅拜月出自《三国演义》。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有诗赞曰:西施浣纱鱼沉水,昭君出塞雁落沙,貂禅拜月致月隐.贵妃醉酒羞落花.
黠鼠夜扰
黠鼠夜扰(东坡赋鼠)出自苏轼《黠鼠赋》,文章借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文章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挂角读书
挂角读书讲的是李密的故事。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卞庄刺虎
卞庄刺虎即“两虎相争”的故事。是说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为了争肉,真的嘶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突然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大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取自神话传说故事。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芜的月宫之中度著无边的寂寞岁月。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著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西林题壁
西林题壁说的是苏东坡的故事。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其中以在西林寺的题壁诗《题西林壁》最为著名。全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李白邀月
李白邀月取自于李白五言古诗《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一句。全诗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圯桥授书。
文王访贤
文王访贤,又称渭滨访贤,是讲周文王访问姜尚尚的事情。姜尚曾经非常穷困,年纪很大了,还常到渭水之滨垂钓。一天。文王将出外狩猎,占卜得到:“捕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于是,文王西出狩猎,果然遇姜尚于小溪之上。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祖先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到达周邦,帮助周国振兴。’难道说的就是您吗?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尚为“太公望”,立为周之国师。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讲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据战国时期郑国的列御寇《列子·汤问》记载: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关于南北朝时梁朝大画家名张僧繇的传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载: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安东寺墙壁画四条金龙。他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人去观看,纷纷称赞。可走近一点看,四条龙全没有眼睛。大家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都以为他是在说谎。张僧繇没办法当着众人的面给龙点上眼睛。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一会儿云散天晴,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斩蛇起兵。
斩蛇起兵讲的是,秦朝末年,刘邦被县令指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行至商丘永城芒砀山时,人已逃走大半。刘邦只管趁月色赶路,当走到芒砀山前荒草野径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拦路而卧,众人惊恐不安。刘邦拔剑上前,将蛇斩作两段。斩蛇后出现一老娘啼哭到:“我儿乃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刘邦利用此手段获得支持,随即扯旗造反,在芒砀山一带招兵买马,经数年征战,终于在公元前202 年建立西汉王朝。
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的传说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查询《中国历史大辞典》词条解释:《淮南子·道应》中说伯乐是秦穆公的臣子,因年老推荐新人九方堙,九方堙辩马不分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他指出辩马要辩别内在精神,不是外在的体征。一说此伯乐姓名孙阳。另一说指春秋末赵简子之臣邮无恤,善架车和相马,为简子御(车夫)。赵简子曾使其相马出自《韩非子说林》。
柳毅传书
柳毅传书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李朝威的传奇《柳毅传书》中,叙述了一个凡人与龙女从相识、传书到恋爱结婚的故事。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在多次上次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被丈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柳毅义愤填胸,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解救了三公主,后几经波折,终和公主结合。
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的故事。历山是相传舜耕历山的地方,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为华夏民族始祖黄帝之后,舜之后即大禹。《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这幅图正是说尧帝考察舜,舜在历山耕种表现出杰出领导才能,尧帝禅位的事情。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后来舜继尧之位成为上古五帝之一。
圯桥授书
圯桥授书讲的是汉代张良的故事。张良隐藏于下邳时,在下邳的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在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因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它成就了杰出的事业。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讲的是祖逖北伐的故事。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国。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李陵兵困
李陵兵困的故事出自《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利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因为这个事件司马迁遭受宫刑,李陵全家受到迫害。后世对李陵投降也有正反不同的看法。在后来敦煌发现的文物中,有《李陵答苏武书》,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记述了这个事件,其中李陵有一句描写战争的句子叫“陵振臂一呼”来说明当时做的抵抗,振臂一呼的成语便出自这里,但文中居然引用孙权的典故,是篇后人的伪作。
由基射猿
由基射猿的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养由基,楚国人,大约生活于由楚庄王到楚康王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因为善射,故而到了战国后期还受到人们的称赞,而说他能“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据《吕氏春秋》卷二十四记载:公元前575年(鲁成公16年),他跟随楚共王同晋军战于鄢陵。战时,晋将吕锜射中共王一目。共王予箭二支,命他射死吕锜以报王仇,他仅以一箭就将吕锜的脖子给射穿了(射死了)。前560年(鲁襄公13年),共王死,吴乘其国丧而伐楚。他又与子庚率兵迎敌,出计预设伏兵,在庸浦(今安徽无为南)大败吴军,并将吴将公子党生擒。由基射猿射白猿就是描写他箭法出神的一篇故事。楚国的宫廷曾经有有只很灵巧的白猿。楚国擅长射箭的人,没有能射中它的。楚国国王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校正好弓拿了箭前往,还没射就很有把握能射中它,发出箭那猿就跟着倒下了。养由基有在还未射箭前就有把握射中的高超本事啊。
龙友颂鸡
龙友颂鸡,也有作甄龙颂鸡,宋代甄龙友,会点文墨,但好酒贪杯。有次他到一位僧人那里去玩,见僧人有只壮母鸡,便毫不客气地求僧人把母鸡宰了饮酒。僧人对他说:“这只母鸡我已养多年,实在舍不得。但如果你能作篇《鸡颂》,我也就不惜这只鸡了。”于是,甄龙友立即援笔成篇,文中有警句云:“头上无冠,不报四时之晓;脚跟欠距,难全五德之名。不解雄飞,但能雌伏。汝生卵,卵复生子,种种无穷;人食畜,畜又食人,冤冤何已。若要解除业障,必须先去本根。”僧人见他的《鸡颂》写得不错,也就把鸡宰了,供他佐酒。
黄耳传书
黄耳传书的故事,说的是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孙期放豚。
孙期字仲彧,东汉末年济阴成武人。孙期少年时就研习《京氏易》及《古文尚书》,是一位博学的名士。当时,很多人仰慕其才学,都来向他学习,不少人在洼中的垄畔上,手执经卷,跟随着他,向他求教。孙期生性至厚,虽家境贫寒,但对老人奉养无微不至,在他的影响下,四乡形成好学、仁让、至孝的风气。黄巾起义军经过孙期的家乡,曾约定“不准侵扰孙先生宅舍”。孙期与申屠蟠齐名,而论孝行却远在申屠蟠之上,故人称孙孝子。《后汉书》记载,东汉末济阴人孙期,专攻《易》与《尚书》。孙期家贫,但事母甚孝,在草泽中为人放猪,以奉养母亲。由于学问好,很多人都拿着经书在草泽里跟着他一起学习。黄巾义军路过其家乡,相约不得侵犯孙先生家舍。郡守举其为官,牵羊担酒去请他,孙期驱猪入草泽,放猪如初,不应荐举。
陶侃运砖。
陶侃是东晋时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曾任武昌太守、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陶侃原来是王敦的部下,后王敦因妒忌陶侃受朝廷重用,故利用职权降陶侃之职,并将他调遣至广州作刺史。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因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锻炼身体及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这样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衙门里的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甚么这样做。陶侃笑着回答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中仍想收复中原。如果一旦闲散久了,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任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回到荆州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陶侃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虽有人劝他放弃,但他却继续坚持,以此磨练自己意志。陶侃(259—334)字士衡,鄱阳人,后迁居浔阳(今九江)。东晋大臣。早年孤贫,为县吏,无钱备酒待客。任广州刺史时,他朝夕运砖,以磨砺志气。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起兵反晋,大臣庾亮、温峤推陶为盟主,击灭苏、祖,收复建康。成帝因陶有再造晋室的大功,任其为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陶侃为官忠顺勤谨,雄毅善断,能排难解纷,不好酒、赌,勉励世人爱惜光阴。造船时竹头、木屑都储藏备用,颇为时人称道。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红拂夜奔;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是唐代传奇中描写的故事。《太平广记》﹑《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斋随笔》﹑《宋史艺文志》等以为杜光庭作;《说郛》﹑《虞初志》等则题张说作;今人所编唐传奇集均署杜光庭。按苏鹗《苏氏演义》载“近代学者著《张虬鬚传》,颇行於世”,苏鹗与杜光庭同为唐末人,不当称杜为“近代学者”。大约此传曾经杜光庭删节,收入其所编之《神仙感遇传》,後人遂以为是他的作品。但张说所撰说也无确证。传奇描写李靖於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後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即唐太宗)。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後虬髯入扶馀国自立为王。篇中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要人物红拂妓﹑虬髯客均出虚构,主旨在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室歷年长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描写人物颇为精采,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於上乘。後世戏曲用为题材的,有明代张凤翼《红拂记》﹑张太和《红拂记》﹑凌初成《虬髯翁》。又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後人亦称“风尘三侠”
。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从军就是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文姬归汉。
文姬,指蔡文姬。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人.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后归居家中。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诛后,其父蔡邕曾因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将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并被处死狱中。蔡文姬则于兵荒马乱中为董卓旧部羌胡兵所掳,流落至南匈奴左贤王部,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文姬归汉”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曾取材于此。
吹箫引凤
吹箫引凤是萧史和弄玉的爱情故事,由于与音乐的神秘关系,在中国情爱史上拥有非凡的地位。汉代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萧史是春秋秦穆公时候的人士,擅长吹箫,其音乐之美妙,能够吸引白鹤孔雀飞来庭院。穆公有个叫弄玉的宝贝女儿,热爱萧史的音乐,开明的穆公于是就把她嫁给了那个吹箫奇人。萧史每天教弄玉学习模仿凤鸣的乐曲,这样连续几年,吹得真的犹如凤鸣,连凤凰这样的神鸟听了后,都纷纷飞到屋前的树上停栖。秦穆公感动之余,为他们修筑了名叫“凤台”的高楼,夫妻俩就在上面住着,从来不下来溜达。几年后的一个美妙早晨,两人竟然骑着凤凰飞走了,也没有跟孤独的老爸打个招呼。秦国民众为了纪念这对奇异的夫妻,建造凤女祠,在那里还时常可以听见隐约传来的箫声。
红叶题诗。
著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说唐代诗人顾况在洛阳,暇时与几个诗友游于苑中,从流水中得到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天天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第二天,顾况在流水上游处也放入一片题有诗的叶片:“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于谁?”此后,过了十余曰,有客到苑中游玩寻春,又在叶上得一诗,就把诗交给了顾况:“一叶啼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这红叶题诗的故事,表现了宫女们对自由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她们不甘心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枯萎、消逝。有一首描写宫女生活的《长门怨》写道:“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这实际上是宫女们不满宫中非人的生活以及对皇帝忿恨之情的写照。
班昭读书。
班昭是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有赋、文等16篇。班昭读书就是反映这位杰出女性读书的场景.
博浪椎秦
博浪椎秦说的是张良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不少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是他的暴虐统治也使生产遭到破坏,不断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他东游至博浪沙,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结力士暗怀大铁锥隐于道旁。当秦始皇车辇到跟前时,用铁锥袭击,误中付车,秦始皇幸免于难。张良逃跑,投靠下邳刘邦。张良谋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史记》、《前汉书》上均作了记载,后人把张良当作英雄来进行歌颂。李白诗:“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唱筹量沙
唱筹量沙故事讲的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宋朝将军檀道济北伐北魏,一路孤军深入,粮草难继,北魏援军接到投降士兵的报告说守兵无粮,深夜潜入宋兵营探听虚实。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北魏间谍,终于平安撤军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