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武大诬告案后续曝光!史航案诬告者借热度再次颠倒黑白,史航彻底反击了
2025-08-11IP属地 湖北4

最近,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简单回顾一下:2023年,武大女生杨某某指控学弟肖某某在图书馆“性骚扰”,校方火速处分肖某某,导致他保研资格被取消、家庭遭受网暴,甚至爷爷因刺激去世。然而,2025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肖某某的动作是因皮肤病瘙痒,无性骚扰意图,杨某某的指控不成立。

图片

讽刺的是,败诉后的杨某某不仅未道歉,反而高调炫耀自己“保研成功、赴港读博”,甚至扬言要继续举报肖某某未来的升学与就业。

这种“诬告零成本,受害者却万劫不复”的荒诞现实,让不少网友直呼:“难道诬告才是新时代的‘财富密码’?”

图片

而就在舆论热议武大事件时,另一个曾被诬告的公众人物——编剧史航——突然在昨天发文,揭露了一个更令人瞠目的现象:他胜诉一年后,当初的诬告者不仅没消停,反而借着武大事件的热度,再次颠倒黑白。

图片

史航案回顾:胜诉≠清白?

时间回到2023年5月,史航被20余名女性以实名或匿名方式指控性骚扰,内容包括“闻头发”“舔耳朵”等。舆论瞬间爆炸,合作方纷纷切割,史航几乎“社会性死亡”。

但史航没有沉默,而是选择法律途径。2024年11月,法院判决认定:

1 核心指控者“小默”(化名黑尾鸥1988)的博文内容失实,且部分表述构成侮辱;

2 史航从未实施性骚扰或PUA行为;

3 小默需公开道歉。

按理说,真相大白,该翻篇了吧?并没有。

图片

诬告者的“新剧本”:败诉却仍是“赢家”

史航在最新长文中痛斥:“真相不如诬陷更能赢得热度,于是诬陷者目的达成,败诉却依然是赢家。”

具体操作如下:

1. 道歉敷衍,继续“阴阳”

小默虽按判决道歉,但措辞避重就轻,甚至暗示法院判决“被迫”。更离谱的是,她私下仍坚称自己“受害者”,并借武大事件的热度,暗示史航案“另有隐情”。

2. 钻法律空子,营造“胜诉无用”人设

法院判决书白纸黑字,但小默的拥趸们依然在社交平台散播“史航有背景”“法律不公”等言论,试图让公众相信——“就算赢了官司,也洗不白”。

3. 流量变现,打造“维权偶像”形象

史航揭露,小默将诬告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社交资本”,甚至以此“向上社交,追名逐利”。换句话说:诬告不仅没代价,还能成为“勋章”。

图片

史航的反击:公开判决书,呼吁公众评判

这一次,史航不再忍了。他直接晒出法院认定的核心事实,并喊话小默:“如果你不服,就把判决全文发上网,是非公道,让大家评判。”

他的愤怒不难理解——法律还了他清白,但舆论仍给他贴着“性骚扰”标签。更讽刺的是,武大诬告案的发酵,让当初诬告他的人找到了“新灵感”:原来,只要会写“小作文”,哪怕败诉,也能永远占据道德高地。

图片

当诬告成为“零成本生意”

无论是武大事件还是史航案,都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诬告的成本太低,而受害者的代价太高。

1 肖某某失去保研资格、家庭破碎,甚至搭上爷爷的生命;

2 史航胜诉后仍被舆论审判,事业严重受损;

3 真正的性骚扰受害者却因诬告者的滥用,维权通道被挤占。

图片

法律能判决对错,却很难修复被摧毁的名誉。如果社会继续纵容“小作文定罪”,下一个“肖某某”或“史航”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