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吞咽障碍的膳食营养管理,还主要是用破壁机(或叫粉碎机)做一个简单的粉碎,这样一类食物叫糊状饮食。因为加了水,糊状饮食的体积比较大,营养成分就稀释了,所以它的营养质量是不够的。另外,加了主食或淀粉类的增稠,糊状饮食黏稠度太高,安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喂养过程中也常常会发生误吸、呛咳乃至窒息等等。
膳食质构调整、饮食营养管理是吞咽障碍的基础治疗。国际吞咽障碍标准行动委员会(IDDSI)的分类对食物感性提出了分级,包括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的分级标准。针对吞咽障碍的营养管理策略,在国内外都有一些专家共识。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的专家共同组织成立了工作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起草发布了《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同时还制定了中国营养学会的团体标准。在这个标准当中,把固体食物分成软质、细碎和细泥3个类型,液体食物也是从低、中、高分成3个稠度,来进行分级管理,保证和改善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质地,提高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的安全性和营养的充足性。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应选用及制作易食食品,即需要调整食物质构,流体食物黏度适当、固体食物不易松散,密度均匀顺滑,减少进食引起呛咳、误吸的风险。吞咽障碍食品在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硬的变软,将较硬的食品粉搅拌粉碎,可便于其咀嚼和吞咽;
②稀的增稠,在液体如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增稠剂,增加食物的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部和食管中流动的速度;
③避免异相夹杂,避免固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食用,以及容易液固分相的食物;
④食物均质、顺滑。食物性状的选择应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的结果确定,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食物并进行合理配制。
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设计的食品,现在也叫特医食品,在日本叫介护食品,它是一种质构调整食品。这类食品增加了一定的黏稠度,有较低的黏附性,小份量,密度高,以减少呛咳和误吸,同时好看、好吃、不贵且营养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