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最近的一道命令,把原本对新闻记者敞开的地盘变成了需要提前打招呼才能进门的地方。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新规,而是美国以及全球新闻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不少地方,报道重要新闻变得越来越难,记者被关在门外,民众想了解真实情况也越来越难。
文案|编辑:凤梨
不光是美国,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乌干达政府让国家媒体记者远离总统和议会的报道机会,意思很明确,就是不想让他们随便曝光大人物的言行。
再看看秘鲁,他们新出的法律直接把新闻机构的国际资助握在官员手里,结果就是很多新闻项目没法继续,消息的来源变得单一。各国对媒体的限制手段层出不穷,让那些一直在一线报道的记者感到越来越窒息。
美国这里的问题一点不比其他国家少。最近一名美联社记者因为称呼海域为“墨西哥湾”,而不是特朗普总统团队喜欢的“美国湾”,被白宫拒之门外,连椭圆形办公室也进不去。
媒体行业里不少人站出来反对,认为这是政府在用行政权力惩罚不听话的人,不利于民众获取真实新闻。法院最后裁定这种限制可以继续执行,这意味着记者的采访权说没就没。
美国媒体格局也悄悄地变了样。保守派资本正在大举进入大牌新闻机构,比如派拉蒙全球被天舞媒体收购,甚至有计划收购CNN的母公司。
这种整合和扩张,说到底,是各方势力在报道内容上动手脚,让信息呈现出明显的立场。默多克家族把福克斯新闻和华尔街日报都交给了儿子,舆论生态只会越来越分明,新闻报道变得不是左就是右。
再往深里看,媒体的角色已经不再简单地监督政府,过去大家多少还讲下新闻的平衡和中立,如今媒体对重大问题的报道已经带有鲜明的情感和立场。
这种变化加剧了两个党派的分歧,有媒体主动配合官方,有的则被排挤甚至打压,到头来政治斗争成了常态。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记者的工作方式,更直接影响到公众能不能看到完整的信息。
白宫这次封门的理由是“国家安全”,说怕重要文件泄露。可是这个说法没能消除大家的担心。记者不能随时进入关键空间,既减慢了新闻报道的速度,也可能让重要事件变得更模糊。这个本来平平无奇的房间,现在成了整个美国新闻透明度高低的象征门槛。
如果未来这种做法不断扩展,民众了解大事的渠道只会越来越窄。新闻行业的自由空间收紧了,信息只会被分成官方版和民间版,而真实情况总是在某个角落无人知晓。
记者失去采访权,民众就失去知情权。新闻的门关上了,信息的界线也逐渐消失,大家面对的是一个不断缩减的视野。
整个环境都在改变,新闻自由正在全球范围中遭遇挑战。美国这种新闻采访制度缩水,把本该属于大众的知情权一刀切,做法引发了各行各业的深思。谁能保证,每一片真实新闻不被关在门外?这不只是记者和政府的事,更是每个人都无法躲避的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