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Big Data)是指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无法用传统数据处理工具在合理时间内高效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概念,更代表了一种通过分析海量信息挖掘价值、驱动决策的思维方式,已广泛渗透到商业、科技、医疗、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而在情报分析领域,通过对开源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一位开源信息爱好者“CAIRO X”使用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使用来自自健康/运动/健身应用程序的数据来跟踪和识别美国情报官员,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总部,如下所示。

只要他们使用这些应用程序,你就可以找出在那里工作的情报官员和承包商的数量,并追踪他们在美国境内外的活动。然后,使用他们所有的应用程序信息,你可以识别他们去过的其他地方,如大使馆或军事和情报网站,你甚至可以准确地找出他们是谁(姓名/联系信息如电子邮件)和他们的地址等。
以下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情报人员的部分追踪信息。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并非国家安全局的唯一枢纽,因此还有其他站点可以尝试获取相关数据。

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设在澳大利亚的秘密枢纽 —— 被称为派恩加普(Pine Gap)的基地。令人惊讶的是,大量数据可被用于追踪远在澳大利亚的情报官员。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枢纽——得州密码学中心,是 NSA 的另一个主要基地。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曾在该中心以及派恩加普(Pine Gap)等其他枢纽工作过。美国多年前就已就这一情况发出过警告,但仍有不少人似乎未认真对待这一风险。

你也可以追踪那些访问过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人员的活动轨迹,并通过你在那些应用程序上的账户访问权限(因为他们是公开可见的)将其与他们的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显然,他们访问相同敏感站点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弄清楚他们的工作地点,因为除非他们真的以某种身份在那里工作,否则某人不太可能太频繁地访问中央情报局总部。

“CAIRO X”又花了很多时间来追踪CIA的人员,他们在近5个月前从中央情报局总部到约旦安曼的美国大使馆,然后进入叙利亚。然后我后来发现(通过最奇怪的方式)他们作为更大的国务院团队的一部分会见了艾哈迈德·沙拉总统,该团队正在讨论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
.jpg)
当健身 APP 的跑步轨迹、健康数据等看似日常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成为追踪情报官员的 “线索”,从 CIA 总部到海外秘密基地,从国内枢纽到跨境行动轨迹被层层还原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现实: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边界正被悄然瓦解。
这些案例撕开了一个缺口 —— 不仅是特殊职业群体,普通人的日常数据同样可能在无形中成了 “透明档案”。一次运动打卡、一条位置分享,甚至是碎片化的行为记录,在海量数据的关联分析下,都可能拼凑出个人身份、行踪规律、社交关系乃至敏感活动轨迹。美国情报机构人员因忽视数据安全付出的潜在风险,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在享受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若不重视信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 “数字足迹” 都可能成为被利用的漏洞。
大数据的价值与风险始终并存,唯有绷紧信息安全之弦,警惕数据滥用的边界,才能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好个人隐私的 “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