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 3615 字 |阅读 10 分钟
时代的变化将带来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等的全新调整。对于数智时代的组织变革而言,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核心变化?
数智时代,组织面对的挑战及变化
组织管理的核心一直就是回答四对关系:
· 个人与目标的关系
·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组织与变化的关系
数智时代,这四对关系变化非常明显:
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的管理体系已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应对以下五个根本性改变,就找到了数智时代组织方面有竞争力的关系。

数智时代,组织管理的核心首先是关注“人”。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而不仅仅是实现绩效目标。
许多新兴企业之所以拥有强劲的成长性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他们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好组织的管理方式其实是不断地激活人,并让优秀的人不断加盟进来。
组织中的角色,其实就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种。管理者决定绩效,管理者的水平决定着被管理者的水平。
所以在讨论激活和赋能时,我们要特别关注管理者自身的改变,管理者能否真正地告诉自己:我要为每一个员工的成长赋能,我能不能让我的员工变得更优秀?
面向未来,管理者需要做三项工作:
第一,为团队成员描述愿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帮助成员明晰方向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
第二,让每个员工看到更优秀的东西。当员工能看到更优秀的东西时,他也会变得更优秀。
第三,不断提升员工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在数智化的冲击当中,对大家最大的冲击就是认知水平,也就是怎样去理解这种变化,并且把这个变化转化为你的加工能力和转换能力。
当管理者能做这三项工作时,“从管控到赋能”就有了基本操作的可能性。
观察那些能够真正给员工赋能,帮助企业转型的管理者,我发现他们在日常管理中会做五件事情。
(1)给员工上课,让员工分享自己
高管给员工上课是高效赋能的行为。一方面,高管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示范;另一方面,高管对企业战略、行业和市场、企业组织文化、顾客价值的理解能直接帮助员工。这些既是被验证过的成功经验,也是企业最宝贵的知识系统。
让员工分享自己,既是员工自我赋能的一种方式,也是为其他员工启发赋能的一种方式。
(2)有一套透明化的信息系统让授权成为可能
一个人在组织当中要真正取得成就,一定是需要资源支持的。这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授权来完成。
(3)设立多岗位以激发组织成员
任何一个人成就的发挥其实都要在岗位上,组织要不断地设计角色,给员工机会得到更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成长起来。
(4)要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需要设计多方位沟通的平台和机制,尽可能多地进行全面的沟通,让每一个需要改变的成员可以倾听到管理者的想法和声音。
(5)上下同欲、思想一致

对于人力资源来说,我们在过去的组织管理中一直要求的是员工胜任,这是对员工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组织在今天遇到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是要驾驭不确定性。
当组织要驾驭不确定性的时候,核心是组织成员有持续的创造力。
在知识社会,企业最重要的价值源于创造力,企业持续的创造力依赖员工的持续创造力。当企业价值要来源于员工的持续创造力,组织就一定要想办法设计新角色,让更多人参与到组织绩效当中来。
当从胜任力转向创造力时,工作场景中的关键词就不再是命令和权力,而是怎么寻求到成长,怎么让大家发挥创意,怎么能够跟踪现在的技术和市场的变化,然后找到新的可能性。
大家习惯性的还是下命令多,我建议调整,跟员工共同讨论成长性,去理解他们怎么发挥创意,更重要的是跟他们与时俱进。
如果你做到这些,很多员工会有很好的创造力,他们拿出来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是你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更贴近顾客,更清楚顾客的价值和需求。

数字技术带来一个非常特殊的变化,就是“个体价值崛起”,所以我们今天会遇到很多“强个体”,他的强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能力,而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各种条件赋能给他,使得他变得非常强。
个体的价值可以是无限的,但我们也要清楚,再强大的个体也无法独立创造价值,而是需要在一个组织平台中跟更多人协同合作去完成。
同时,对于组织来说,也一定要能够集合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会更具创造力,否则,组织本身也终将被淘汰。
· 数智时代,管理最重要的是让人有意义
过去的组织管理强调实现目标和绩效,数智时代的管理还要完成一个价值,就是让人在组织中有意义。今天的组织管理,实际上是要并行完成两个价值,这也是很多管理者会觉得难的原因。
让人有意义,核心就是要解决整个组织的效率,因为只有在一个高效率的组织,组织中的人才会有意义。
要让人感觉到有意义,最根本的就是他能够创造价值,而组织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顾客。所以,讨论管理怎么让人有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会要讨论效率、顾客与企业这三者的关系。人在这其中如果能感受到效率,能够发现他所做的努力跟顾客价值相关,意义其实就会出来。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解决人浮于事和虚假繁忙的问题。如果从效率和真实顾客的概念去看,组织管理中的很多繁忙也许是不需要的。
比如管理者很喜欢开会,但是开会只能意味着你比较忙,并不意味着那些会是有价值的。我们大量的会议跟外部没有关系,只是内部有不同的问题、内部损耗不能协调的时候就喜欢开会。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跟顾客不相关,很多会议就可以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