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久违的再度来到3600点附近,融资余额也创下年内新高。有人在止盈离场、也有人觉得年内行情可以高看一眼。
市场接下去会如何演绎?这轮上涨能持续多久?这两个问题可能需要时间来回答,当前我们不妨先复盘过去几轮牛市,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1►
回顾A股2000年以来的牛市
牛市是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模糊的概念,涨幅多少算是牛市,金融学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牛市的核心是赚钱效应强,表象特征是指数涨、大部分股票上涨、场外资金进场。
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A股共有4轮持续时间长、赚钱效应好的牛市行情:
第一轮 (2005/6-2007/10),上证指数28个月涨幅501.01%
第二轮(2008/10-2009/8),上证指数9个月涨幅101.44%
第三轮 (2012/12-2015/6),上证指数30个月涨幅163.62%
第四轮(2019/1-2021/12),上证指数35个月涨幅49.37%
(来源:Wind)
图:A股(上证指数)2000年以来的四次牛市
(来源:Wind,2001-1-1至2022-10-25)
纵观四轮牛市,可以发现每轮牛市在演进的过程中,上涨形态并不相同,每个阶段表观的市场走势及背后的宏观基本面特征差异明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孕育准备期
超跌后风险偏好逐步修复。这一阶段宏观基本面或许仍在下行,企业盈利增速还在找底,但因为种种原因预期向好,风险偏好开始提升。这个阶段市场整体偏震荡,有时进二退一,为牛市全面爆发做准备。
第二阶段是全面爆发期
戴维斯双击。这个阶段基本面拐点出现,企业盈利触底回升,盈利和估值均上行,形成戴维斯双击,市场信心和赚钱效应持续,牛市全面爆发,这个阶段市场涨幅最大。
第三阶段是泡沫疯狂期
此时盈利增速已趋于平缓,失去第二阶段的加速度,但以散户为代表的增量资金仍在加速进场,股市流动性如潮水涌动,推动市盈率走向市梦率,构筑市场泡沫,形成最后一冲。
2►
复盘四轮牛市的共性
行情起点前的状态
回望四轮牛市,每次行情的起点处,投资者情绪往往都处在极度低迷状态,估值和换手率位于历史相对低位,破净个股占比和股债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市场的悲观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
表:四轮牛市启动日和行情终止日WIND全A交易及估值指标
(数据来源:Wind)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当牛市行情到逐渐走到顶部之后,估值和换手率会接近底部时期的2-3倍,股债性价比大幅降低。
行情启动的催化事件
牛市启动前,市场大都处于极端低迷状态,事件的催化成为市场向上的拐点。一般而言,市场启动和见顶的催化事件可以分成三大类:
1、融资政策(IPO、再融资、重组);
2、资本市场政策(监管、交易成本);
3、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
(整理自兴业证券)
融资政策、资本市场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的调整曾先后成为过去四轮牛市启动的催化。
行情期间宏观层面的共性
2000年以来的四次大牛市期间,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2次上行,1次下行,1次深V反转;流动性3次走向宽松,1次逐步收紧。
(数据来源:Wind)
总结共性特征,会发现牛市的到来与经济、通胀、流动性等单一变量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经济预期向好与流动性宽松至少具备其一。
当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的时候,如果流动性宽松和风险偏好抬升的速度快于前者,那么资产价格可能仍然会上升,比如2013-2015年的这轮牛市。当流动性收紧,但经济持续向好或者风险偏好抬升,那么资本市场的表现可能就会继续表现良好,比如2005-2007年的这轮牛市。当经济上行、同时流动性也宽松,那么市场的表现就会比较优异,比如2008-2009年的这一轮牛市。
可以看到,市场的演绎逻辑是复杂的,牛市的到来和后面牛熊的转换,也都不是由单一的或者纯粹外生原因导致的,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周期钟摆的方向转换都是长期积蓄的力量。
3►
历次牛市中涨幅最好的板块
牛市不会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统计四轮牛市中领涨行业及涨幅:
(数据来源:Wind)
过往十多年间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轮牛市的领涨行业,每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都是由与这一时代发展趋势高度匹配的产业所孕育。
第一轮牛市
2000年进入工业制造时代,中国加入WTO和房地产新政等为经济注入新动力,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开展,有色、非银、地产等行业受益领涨。
第二轮牛市
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策面全面宽松,四万亿刺激基建地产,A股上演一轮牛市行情,集中在于是相关的有色、煤炭和地产产业链。
第三轮牛市
2010年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信息技术与新兴消费崛起,A股相继迎来创业板牛市以及 A股第三轮牛市,TMT相关板块大涨。
第四轮牛市
2019年后中国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加速,消费升级逻辑演绎,长坡厚雪的白酒医药崛起;进入2021年,“双碳”政策下,碳中和产业链接棒上涨。
整体来看,前两轮牛市期间,我国处于工业制造时代,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当经济和企业盈利向好主导市场上行时,与经济关联度高的周期性行业往往表现突出,呈现总量式扩张的特点。
但是后两轮牛市,随着中国开始步入智能制造时代,新一轮朱格拉周期逐渐开启,结构化行情特征更加显著,在产业升级、科技浪潮、能源革命的催化之下,更多新兴产业的公司得到市场的认可,行情轮动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
4►
历次牛市我们看到什么?
对投资者来讲,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学到什么。
第一,来不及感知,变化就已经发生了。
因为以上的种种复杂,牛市的每个阶段给投资者带来的感受并不相同,不同投资者对牛市的感知和理解有所差异。
如同霍华德·马克斯,在股市备忘录《牛市的韵律》中写的那样:
第一阶段,一些有远见的人开始押注牛市或将到来;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牛市正在发生;第三阶段,每个人都认为牛市会永远持续下去。
第二,投资的本质就是投时代。
投资时代的内核,是与匹配时代发展趋势的产业共成长。二十大后,新的产业趋势发展已经越来越明晰,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核心资产也在同步变迁。
放眼全球欧美的各种制裁导致全球产业链问题不断,世界经济形势趋于严峻复杂,在全球供应链割裂的背景下,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基于宏观局势和政策取向推测,“国家安全”、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或会是重要的中期投资线索。
当然,时代浪潮浩浩汤汤,社会更迭、产业替代的速度如梭如箭,节奏之快让我们甚至来不及感知变化,变化就在悄然发生了。
第三,与其纠结,不如配置。
目前,部分经济指标和政策预期处在改善的通道中,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市场确实已经好起来了。
但市场快速轮动,突发利好消息频出容易导致“脉冲式”行情,时常将我们置于被动和焦虑的环境中,容易触发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盲目追涨、过度自信、缺乏分散配置的意识,以及没有设置止盈目标,都容易让我们在结构性牛市中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与其纠结“是不是牛市”,不如踏踏实实分散配置,构建一个攻守兼备的组合。在中长期视角下对大的趋势乐观些的前提下,“哑铃策略”依然有效,哑铃一端:配置进攻类资产、搏收益弹性;另一端:守防御类资产、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