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及分类
电力辅助服务是指为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除正常电能生产、输送、使用外,由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的服务。从功能角度区分,电力辅助服务主要分为有功功率平衡服务、无功功率平衡服务和事故恢复服务。其中,有功平衡服务还包括调频、备用和调峰。随着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发展,电力辅助服务品类也更加丰富,目前新型辅助服务包括负荷聚合商、储能装置、可控负荷和虚拟电厂等。
行业政策
电力辅助服务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优化和完善。其中,在电网方面,国家持续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政府还鼓励微电网等新型供电形式的发展,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和多能互补协调运营。此外,政府还探索了用户可调节负荷参与辅助服务交易的机制。通过为用户提供激励措施和智能定价方案,引导用户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减少用电,而在需求高峰时增加用电。这有助于减轻电网负担,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历程
从电力辅助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电力辅助服务经历了四个阶段:无偿提供阶段、计划补偿阶段、市场化探索阶段和市场加速阶段。在无偿提供阶段,我国电力工业主要采取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由系统调度部门统一安排电网和电厂的运行。在这一阶段,电力辅助服务基本是无偿提供的,没有单独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2002-2014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发布了《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开始采用计划补偿方式对提供有偿辅助服务的并网发电厂进行补偿。这一阶段的补偿力度较低。随后2014年,东北电网率先启动了我国首个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随后各地逐步开启市场化探索道路。这一阶段的市场化探索为后续的市场加速阶段奠定了基础。2017年至今,随着国家部委持续完善电力辅助服务机制,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开启市场化加速阶段。
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对资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资质和许可证。这些资质和许可证通常由电力监管机构颁发,如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等。新进入企业需要满足相关资质要求,通过申请、审核和批准等程序,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为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竞争,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壁垒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涉及到自动化控制、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多个领域,对技术要求较高。新进入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辅助服务。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对电力辅助服务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技术实力是新进入企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3、资金壁垒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采购、技术研发、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新进入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以应对初期的资金压力和长期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因此,资金实力是新进入企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4、客户资源壁垒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下游为电力企业,由于电力系统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无论是电网公司还是能源集团,都对供应商的选择极为谨慎并具有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与该类主体从早期接触到沟通、合作、磨合,到最后建立较为牢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往往需要通过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行业内的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客户资源,行业存在客户资源壁垒。
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产业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电力辅助服务上游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如钢材、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等。这些原材料和设备是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基础,其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游主要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以及相关的物资和服务提供商。发电环节是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核心,其主体是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如燃煤电厂、燃气电厂、核电站、风电场、光伏电站等。这些发电厂负责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提供给电网。输电环节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最终用户的过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是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环节是将电能从输电网络分配到最终用户的过程,配电公司负责维护配电网络,确保电能安全、可靠地输送到每个用户。下游主要是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电力辅助服务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卓越的IT企业和电力智能化领军企业。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电力系统输电、调度、变电、配电、用电及综合能源等领域,实现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的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及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近年来,公司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巩固大电网安全稳定、交直流输电、调度、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专业优势,着力提升电源侧主动支撑能力、电网侧坚强弹性能力、负荷侧灵活调节能力、储能侧优化配置能力、电力市场资源调度能力。2023年上半年,国电南瑞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业务收入88.62亿元,同比增长5.24%;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业务收入30.18亿元,同比增长9.03%。
(2)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主营业务为能源数据管理、智慧电站服务、智慧电网规划运行服务和电力交易类服务,主要为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其中功率预测类产品多年领跑行业。近年来,公司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辅助,并向电力交易、智慧储能、虚拟电厂等相关产品延伸拓展。2023年上半年国能日新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1.22%;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收入0.37亿元,同比增长154.19%。
行业现状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确保电力市场的安全稳定供应,我国正不断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除了传统的火电和抽水蓄能,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用户侧资源也纷纷加入。目前,我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机组仍以火电和抽水蓄能为主导。然而,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辅助服务费用达27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47.69亿元;占上网电费比重提升至1.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0.43个百分点,电力辅助服务费用总量显著增长。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力市场的持续改革,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发展因素
1、机遇
(1)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紧张问题的加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新能源装机持续扩大,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也将逐步攀升,这一趋势为电力辅助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2)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行业成长
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大范围推广及应用,相关技术正逐步向电力等能源系统各领域渗透融合。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带动了相关电力能源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了电力辅助服务水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助力无人值守及智能巡检的实现,成为电力辅助服务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推进,电力系统整体运营模式将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的价值将愈发被重视,负荷资源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一转变也将催生各个领域用能的新诉求,为电力辅助服务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挑战
(1)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和政策,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现有的法规和标准可能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这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合规风险,如无法明确行业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也增加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技术交流的难度。因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健全是电力辅助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电力辅助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的电力辅助服务行业人才供给不足,缺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电力辅助服务行业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如自动化控制、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设置,导致人才供给不足。总体看,我国电力辅助服务行业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的挑战。
(3)市场竞争逐步加剧
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辅助服务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这导致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如果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对业内企业的产品价格、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
竞争格局
我国电力辅助服务企业众多,企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特点。在传统的火电和抽水蓄能领域,一些大型发电集团如华能、大唐、华电等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企业也逐渐涉足电力辅助服务领域,成为市场的新兴力量。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用户侧资源也逐渐成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通过提供智能用电、需求响应等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电力辅助服务的需求,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总体来说,中国电力辅助服务企业格局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展趋势
电力辅助服务行业作为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力量,与电力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强。这一趋势将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和调节需求,对电力辅助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定制化的趋势。同时,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变化,电力辅助服务行业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将加强与客户的合作与沟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解决方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电力辅助服务重要发力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