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五个关键词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3jjewl.riyuangf.com/mobile/news/2899.html
核心提示:作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我们曾经相

作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范恒山: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五个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我们曾经相对重视强化生产功能,之后逐渐发展为重视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视生态功能。后来许多城市虽然重视生态功能,但对生态作了较为肤浅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几个公园、改造几个河道或者建设几个绿色走廊等,生态成了单纯的景观因素或休闲场所,与生产和生活割裂开来了。

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涉及五个关键词,要紧扣它们下功夫、作文章。

精细

精细体现品质、代表高度,反映管理能力,衡量操作深度。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度往往决定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非常重要,马虎不得。

对所有城市来说,精细管理和精细发展要做到都不算容易。但越不容易越要努力去做,做到了且做得好就是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怎样体现精细并做到精细化管理呢?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个是,应体现在规划设计的严谨细致与建设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

从规划设计上说,大到城市的格局、风格、色调,小到建筑物的式样、马路的宽窄、路牌的颜色、广告的字体等,都要考虑周全、体现协调,做到最精、最优、最好,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在规划设计上要精细,在建设上更要精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城市马路的铺建,几乎过一段时间就要修一次,每次修完后看似平平整整,可没过多少天、没等到承载多少行人和汽车,有的地方就突然凸起来或凹下去。马路不断地修,人们搞不明白是要推动GDP增长呢,还是因为工作不精细,也可能二者都有。

另一个是,应体现在强有力的规则约束和不含糊的执法监督上。

规划设计不能留死角、建设构造不能留死角,监督管理更不能留死角。在这一方面,不能搞下不为例,不能做搔痒痒式执法,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要严,要使精细化意识融化在每个市民的心坎里或血液中,要使粗制滥造者付出代价。

做到精细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还应切实做到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树立思想高度。思想有高度,则精细化就有力度。那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高度呢?我想,一是要有信用和信誉的考量,二是要有向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三是要有为万世立标杆的境界。

在这一方面,圣彼得堡城和巴黎城是典范。圣彼得堡建城超过300年了,但今天望去还是那么高端大气、恢宏伟岸,还是那么赏心悦目。巴黎也是如此。但反观我们的一些城市建筑,按照有关负责同志的说法,一般的寿命也就25年至30年左右。建筑寿命尚且如此,何谈质量呢?它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呢?

另一方面,要遵循客观规律。一些城市发展质量不高,难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客观制约。其中一个难处是,想拆的拆不掉,想推的没法推,弄不好还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往深里说,这涉及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问题,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特别是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搞民粹主义的东西,不能为个人形象、政绩名声而讨巧卖乖,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而要为大众利益着想、为未来发展着想。

协调

协调是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的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今天,协调意识应该说已深入人心。但要真正做到协调还是很不容易的,可能是因为考虑不周,也可能是因为能力不足。大部分情况下,虽然考虑到了,在操作中却容易挂一漏万,没有把握住关键的方面或必要的方面,从而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按下葫芦起了瓢的状况。

在有关协调的问题上,特别要把握好两点:一个是要有战略高度,避免一叶障目;另一个是要抓好关键方面的协调,坚持以纲带目。

那么,关键的协调有哪些?基于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但“三生”的协调不简单是一个“三生”的空间组合,或者说不简单是三种功能的物理拼凑,而应当从整体规划到具体设计都能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交融耦合。

回顾城市既往的发展,我们曾经相对重视强化生产功能,之后逐渐发展为重视生活功能,但往往忽视生态功能。后来许多城市虽然重视生态功能,但对生态作了较为肤浅的理解,往往是修建几个公园、改造几个河道或者建设几个绿色走廊等,生态成了单纯的景观因素或休闲场所,与生产和生活割裂开来了。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的“三生”协调,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绿色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底色,融入生产格局和生活方式之中。

第二,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要推动形成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供给端,核心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产业。要不断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各类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还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平支撑与人文情怀渗透。

二是人口。要实现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供给,必须有多样化的人群,形成适度的人群规模、合理的职业结构,从而形成各类人群的合理分工、相互支撑的动态协调。这一点十分重要,城市的人一定是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因为有不同角色才能提供不同的供给;因为有不同的供给,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对城市来说,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角色不同,都不可或缺。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形成人群的合适规模与合理结构。要通过增进和优化供给,推进供给和需求的协调。

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必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度融合体,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坚实的基础设施、美观的建筑,而且要有独特的精神和品格。

市民要有社会责任心、有信用和荣誉意识、有道德风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包括人的高素质和高修养。进一步来说,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的发展上。所以,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协调。

第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在我国,各类城市大多带着农村或者直接包含着农村,有的城市聚集了不少进城农民,还有许多农民集中居住在城中村。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

在这一方面,既不简单消灭农村,也不能使城市变为大农村,而要基于大局和长远考量,着眼于体制机制建设一体设计、分类处置、分步推进,使城市和农村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相得益彰。

活力

活力彰显气势,活力蕴藏能量,活力聚集人气,活力预示前景。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哪里?让我们来寻找其中的演进逻辑。

城市活力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活力。经济富有活力体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速度快、动能足,物品丰富、购销两旺,就业充分、财税增长等。

经济活力主要来自于产业发展的活力。产业发展要具有活力,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具有成长性,体现当前和未来的需要;二是拥有适应度,契合市场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体现高附加值,能够实现尽可能高的效率和效益;四是富有竞争力,在区域和更大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体现这四个特点的产业发展,就能在结构上、技术赋能上处于领先状态。

产业的活力来自于人的活力,严格说来自于人的创新创造活力。没有人的努力,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的活力,既包括普通人积极努力的工作,也包括作为关键主体的投资者能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工作者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的活力有赖于体制机制的活力。所以,核心是要推进改革创新,打造“八仙过海、各显才能”的体制环境,激发全体人的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造稳定、公平、信用、透明、可预期的生产经营条件基础,使人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地在城市投资、经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

关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基于政府角度考量,应把握三条衡量标准:一是能否做到规则透明、政策稳定、方向可预见,足以让投资经营者形成主动、充满激情;二是投资经营者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是否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三是政府服务部门能否对被服务者做到真办事、快办事、干净利落的办事、不计代价办事和没有索取的办事?营商环境好不好,用这三条来衡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厚实

厚实就是丰厚扎实、基稳盘固、力足势强。厚实是实力的体现、底气的来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对城市来说,构筑厚实基础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呢?概括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坚实的产业体系。

富有活力和可持续能力的经济发展既不主要来自于虚拟经济,也不简单来自于加工经济,而往往以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作为支撑,这种经济寓含“四有”:一是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二是有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产品、商标有影响力;四是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有了这四点,产业体系必然坚实而具有活力。

第二,紧凑的城市格局。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城市发展不贪大求广、粗放随意,也就是不求大而图强、不务虚而崇实,集约性强、集中度高。在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政绩牵引等的影响下,一些中小城市向大城市扩展或贪大求广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实际上,把城市做大不是本事,真正的本事在于把城市规模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做强做优。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有一个词叫“收缩型中小城市”,有人把它理解为城市在萎缩、衰败,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应该理解为中小城市在调整转型中要瘦身强体,要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简言之就是把它做厚实。真正把城市在瘦身的基础上做结实了,才是政府富有能力的表现。铺摊子不是本事,城市做大了,必然功能混杂、不堪重负,而问题多了,优势也就失去了。

第三,坚而智的基础设施。

所谓“坚而智”就是坚实和智能。就城市高质量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必须是坚固的,同时也应该是融合最新科技成果的智能基础设施,应该基于千年大计的考量体现时代发展的风尚,是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

第四,深厚的人文底蕴。

如果是一座历史文化城市,有必要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而作为现代城市,则应该具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包括独特的人文风貌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其中,广大市民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是必需的内涵。

温馨

温馨这个词很文艺、很诗情,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很需要用到这样一个词语。我们的城市不应该是冷酷无情的,而应该是充满温馨的;不应该只有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而应该具有热乎乎的人文关怀。

温馨体现品质,温馨代表幸福,是城市质量的生动写照。温馨需要软硬件一体支持,需要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需要“放”和“治”的灵巧结合。

城市温馨最基本的源泉是获得感,要让广大市民有明显的获得感。重点要把握好两点:一个是消灭差别,另一个是创造差别。

所谓消灭差别,就是在增进福利、保障权益等方面,要不断缩小乃至消灭城市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应该给生活在城市的全体居民包括进城的农民,分享公共资源的机会和相应的权利。吃喝玩乐行、水电路气房、文教卫就保,这些涉及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的事项,都应让所有城市居民拥有同等权利,一体促进同权化、机会均等化。

如果说在这个方面还要体现差别的话,那就是要特别重视弱势群体,特别要重视城市的绝对贫困人口、重视那些背负家庭重担又做着最粗最重活的人。

所谓创造差别,就是要努力打造城市的独特个性,创造不一样的城市风貌,形成不一样的城市管理。在城市面貌、城市形象、城市品格方面,要体现特色、体现差别,不要千篇一律,不要一副面孔。

我们常说小是美丽的,实际上不同也是美丽的,特色才能让人赏心悦目。把城市弄成一个样不是能力和水平,弄出区别、形成特色才显智慧和高超。

现在我们常说“什么什么+”,如“互联网+”“智慧+”等,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来说,对创造城市特色和差别来说,我们也应该用个词叫“一般+”:“一般”是所有城市共同需要的东西,“+”则是要“+特色、+特点、+特征”,通过“+”创造区别、形成区别,进而才能产生美感、才会焕发激情、才有满目温馨。

(本文见报时有删节)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