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网信“防火墙” 织密防诈“安全网”

   日期:2025-09-16     作者:a6nl2       评论:0    移动:http://3jjewl.riyuangf.com/mobile/news/751.html
核心提示:——编 者提醒 警惕电信网络诈骗“利诱”背后藏陷阱■张翱宇  钱晓虎“转账之前问自己,好事为啥轮到你;理财之前问自己,‘

——编 者

提醒 警惕电信网络诈骗

“利诱”背后藏陷阱

■张翱宇  钱晓虎

“转账之前问自己,好事为啥轮到你;理财之前问自己,‘大师’凭啥选中你……”近日,新疆军区某团文化活动中心,一场官兵自编自演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短剧上演,“受害者”因为遭遇“杀猪盘”套路,在环环相扣的“指令”中越陷越深。台下官兵一边观看一边反思,自己能否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是否具备一定的防范鉴别能力。

“强化日常教育提醒,曾让我避免落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观看短剧,某连战士小刘感触很深。

此前,小刘对一款球鞋心仪已久,可由于价格较高,一直没舍得购买。前不久,小刘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这款球鞋正在低价销售,立刻与客服确认球鞋款式、码数,准备付款购买。付款前,对方告知他,因为是特价商品,不能在官方平台交易,要求他在第三方平台付款。小刘察觉到其中有异常,果断关闭了客服对话。

“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很强的诱导性,缺乏警惕就很容易落入陷阱。”该团有关部门领导介绍,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会随着社会生活发展不断更新,个别官兵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最终因贪图小利或心存侥幸落入圈套受骗。

“提升安全意识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根本手段。”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定期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官兵进行情景式授课,还原不法分子通过利益诱导实施诈骗的手段方式,帮助官兵认清各类新型骗局。学习教育时,他们还经常邀请驻地相关部门专家走进军营,分享典型案例,增强官兵风险规避意识。

前不久,某连战士小黄在某网络平台下单购买食品,没多久便接到自称“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这批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请小黄自行退款,并承诺给他一定的赔偿。“工作人员”向他发送不明链接短信,要求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小黄马上警觉起来,关闭了对话。随后,他与某平台和快递公司核实情况,确认订单状态正常后,立刻使用反诈软件进行举报备案,并将对方联系方式标记为“诈骗电话”。

提醒 保护个人信息

“免费”资源代价高

■付善柱  钱晓虎

“本想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却险些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成为有害信息的‘帮手’……”前段时间,想到自己的那段经历,第82集团军某旅战士小田深有感触。

小田是连队的电影放映员。有段时间,他想让战友们看到最新上映的精彩电影,于是在网上寻找各类免费电影网站,准备以手机投屏的方式进行放映。他向指导员说出这一想法后,指导员立刻提醒他,这些所谓的“免费资源”,有可能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伪装的网络陷阱。“他们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用户点击观看。而这些网站往往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盗取、骗取、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听完指导员的提醒,小田立刻打消了念头,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某连刘班长也曾受到信息泄露的困扰。刘班长此前为装修新房,在某应用软件进行注册,方便了解装修设计风格和装饰材料。结果,那段时间,刘班长时常收到租房售房、贷款装修等广告电话,令他不胜其烦。

记者调研了解到,有的官兵对个人基本情况、银行账户、网购账号等信息警惕性不够、敏感性不强,或是在社交平台暴露个人信息,或是为图方便将证件信息存储在手机里,或是将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告知他人,这些行为都会给个人信息泄露埋下隐患。

“个人信息泄露,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该旅领导介绍,个人用网行为可能被网络实时监控,留下使用痕迹。“官兵若缺乏防范意识,必然带来问题隐患。”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该旅组织官兵学习相关知识,严格规范个人用网行为,引导官兵安全用网提升防范能力。同时,持续完善军地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定期筛查清理网上涉军敏感信息。

“因点击不明链接导致信息泄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看着连队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个人信息安全警示教育片,小田告诉身边战友:“所谓的‘免费’可能让人付出更大代价。”这段时间,小田和战友整理出一份实用的“网络安全避坑指南”,列举安全用网注意事项和涉法维权流程,帮助大家养成安全用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提醒 规范网络社交

“熟人”未必怀好意

■肖  遥  夏  禹

前不久,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战士小刘走上讲台,讲述了自己因为轻信网友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遭遇,提醒战友们交友要谨慎,切莫落入网络陷阱。

入伍前,小刘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一名网友。入伍后由于玩游戏时间少,和这名网友也很少再联系。有一天,对方却突然找到他,称有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投入资金后每周能获得返利。对方表示想邀请小刘一同入伙,“你只用提供本金就行,本金越多,返利就越多”。

起初,小刘并未轻信。但面对对方的再三劝说,加上以前经常互动聊天,他自认为对这名网友“知根知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刘给对方转去了一些钱款。

“投资”之初,网友每周会给小刘一些“返利”。小刘觉得尝到了甜头,于是向战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并表示准备增加投资金额。指导员了解情况后,立即提醒小刘:“这是典型的‘钓鱼’式诈骗套路,前期利用熟人身份引人上钩,而小金额返利只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当你投入更多资金后,对方就会失联……”在指导员督导下,小刘尝试要回投资金却遭到对方各种理由的拒绝。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后,他立即停止“投资”并及时报警。

“通过熟人身份进行引诱,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其手段更具有迷惑性。”讲台上,小刘如实讲述自己在网络社交中因过度信任对方,一步步放松警惕的教训。之后,该连收集整理类似案例,通过课件展示等方式讲授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关系获取信任、实施诈骗的常用手段。

课后,官兵对照所学内容展开自查自纠,利用班务会、排务会等时机进行讨论辨析,不断加深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战士小武说,有一次,家人在社交平台结识了一名自称“金融分析师”的网友,对方以“专业身份”诱导家人投资。家人准备转账时,公安机关反诈预警机制拦截了交易,最终没有造成经济损失。“网络社交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屏幕背后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往往难以辨别。”交流中,官兵们表示,要时刻保持警惕,以谨慎态度对待网络社交,让电信网络诈骗无机可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