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3/NUMPAGES3浅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及其英译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语言文化
浅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及其英译专业班级英语笔译研11-3班
姓名石念新
学号Z11100496
导师姓名
开课系室研究生教学部
完成日期2012.02.12
浅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及其英译
石念新英语笔译Z11100496
文用drunkasasailor,这里不用泥,而用的是水手[3]。
(三)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如饮食,婚嫁,节气,对色彩的偏爱,亲属关系等等。这些差异也常常使语言间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比如,在中国,人们喜欢在喜庆的节日里用红色来装扮,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好运,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喜欢穿着红色的衣服;而在西方国家里它们则认为红色代表着暴力与血腥,新人们在婚礼时则以白色来代表它们纯洁无瑕的爱情,但在中国,白色却时常表示不幸[4]。所以英语中的吉日不是中国人所想象的aredday正确的应该是awhiteday。而汉语中所说的红人则不可以翻译成ared-hairedgirl,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awhiteheadedboy。再来看看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英民族喜爱宠物,狗是他们最喜爱的宠物之一,他们认为狗很忠诚。而狗在汉文化中却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它被人看作是“低贱”的代名词。所以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腿子”“狗头军师”“狗急跳墙”;但英文中,有关狗的词语大多没有贬义,如:“居于高位”betopdog;“幸运儿”aluckydog。以上都可以被看成是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三、特色词汇的几种英译方法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5],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国特色词汇是凝聚着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在翻译时要如何在保留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让西方的人们可以弄懂和接受,那就不仅需要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也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
(一)音译
音译,在中国,其定义为“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名、地名、或其它名词的读音译成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读音”。而外国学者则把音译解释为“把一种语言中的词、字母的读音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读音”[6]。从音译法的定义来看,音译法较之其它方法,在翻译引进专业技术术语、人名、地名和商品名等专有名词时较常用。而且,音译在双语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叫完整明显的保留原有读音,听起来显得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茶,由中国流传至世界各国,也是人们所熟悉的,英语中的tea起源于闽南方言‘茶’的读音”[2]369英语中的wonton(馄饨),yamen(衙门),mafoo(马夫),xiucai(秀才)等等。这样,既保持了语义的中国文化特色,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又不失顺应了语言交际的环境。
(二)直译
那么什么是直译?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可以采用一种说法,即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译文为直译[7]。目标是作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形”,“神”兼备。如“铁饭碗”直译成ironricebowl;“红包”直译成redpacket;“开放政策”open-doorpolicy;“乡镇”townshipandvillageenterprises;“黑市”blackmarket“时间就是金钱”Timeismoney等等,这些翻译既表达了原词汇的内容,又保存了原词汇的比喻。
(三)意译
意译,简单地说,是放弃原文的修辞格,也不用其他修辞格,只是把意思平铺直叙地翻译出来[8]。他是通过对原词汇深层蕴意的理解将原词汇的表层结构有机地转化为译语的表层结构,重在再现原词汇的蕴意,真实的传达词汇所含的信息[9]如“专有技术”technicalknow-how“三句话不离本行”talkshopallthetime“鱼米之乡”alandofhoneyandmilk“小处节约,大处浪费/小事聪明,大事糊涂”Pennywise,poundfoolish;“大排挡”sidewalksnackbooth等等,这些意译是通过对词汇深层蕴义的理解后将通过找到对方文化中所相似的事物情景,采用,其真实的传达原词汇所含的信息。它是一种不拘泥于原
词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重在传“神”不是“形”似。
(四)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如ice-cream,中文解释为冰激凌,其中“冰”是ice的意译,“激凌”是cream的音译;之外还有romanticism即浪漫主义,“浪漫”是romantic浪漫蒂克音译的节略,“主义”则是-ism的意译。
综上,翻译中采用什么方法,主要不是决定个人的爱好和主观愿望,而是决定于翻译活动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要求[10]。因此,当译者们在翻译的时候,做到尊重原文的主旨的前提下,应该对所采用哪一种翻译的方法进行深思熟虑,以便使译文在被读者阅读的时候较好的吸收其中的知识,在之后的运用中准确的发挥。
四、中国特色词汇的前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11]。但是,没有一种语言能够完全承载世界的所有文化。如今,英语不可否认地成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工具,可以说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成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的进一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甚至不少己湮没多年的旧词语也频频亮相,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研究也将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英语教学和研究界的一项重要的探讨课题。中国的语言工在该领域的研究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研究就不能仅仅停在“中国特色词汇”这一小的层面上,对于其它层面也应对其深入的,联系的,广泛的研究。应力求使中国英语贴近中国的社会现实,努力以全世界的读者为对象,来大力传播中华文明。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