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角度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力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 | 热点观察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移动:http://3jjewl.riyuangf.com/mobile/quote/1936.html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下文简称“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第一财经研究院结合《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下文简称《说明》)一文,从经济的角度,对《决定》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经济角度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力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 | 热点观察

一、四方面主要背景

制度建设是主线。《说明》一文提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发展现状与《决定》的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决定》出台的背景。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全球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背景下,涉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延伸出了新的产业,也为多类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提供了基础,社会生产力也在此背景下将获得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同学科前沿技术交叉相融,我们正面对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是核心。中国技术发展已有一定的成果,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着极强的竞争力,2023年依托高技术的制造业“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高达1.06万亿元。但中国目前的产业体系依然有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特点。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与GDP比重较前一年继续上升了0.09个百分点,达到了2.64%。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问题依然存在。

(2)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

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要直视依然存在的差距。就城乡区域而言,差距较为明显,我们选取了部分指标来看: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速高于城镇2.8个百分点,但从绝对水平来看,城镇该指标水平超过了农村两倍;当年年末,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3.3%,高于农村16.8个百分点。

同时,近年来人口结构也发生变化,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重达到了21.07%,较2022年上升了1.23个百分点;出生率则已连续7年下降至6.39%。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显著,需要相应地进行积极的应对。

(3)复杂的国际形势

全球化能使资源配置更为高效。但从前几年开始,国际地缘冲突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均对全球合作往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际形势颇为复杂,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全球GDP实际同比增长3.21%。中国与海外产业链合作、贸易往来也由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阻碍。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虽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中国企业而言,海外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机遇。2024年1月开始,全球制造业PMI不再处于收缩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外需的恢复。从区域市场来看,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伴随当地经济发展,展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4)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极高的关注,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绿色化、低碳化。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诚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技术的赋能下,2023年,单位GDP能耗较前一年下降了0.5%至0.553吨标准煤/万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然而,当看另一组数据:2023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依然超过50.0%;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40.1%的城市空气质量仍并未达标……不可否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要做的。

二、重要表述解读

《决定》中的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至第十四部分则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改革的内容。本文选取其中几个重要关键词进行详细解读。

(1)新质生产力、创新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被提出,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一次强调了这一概念。而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新。这里需要明确“创新”包含哪些方面。我们认为这里的“创新”拥有着两层重要的含义。

一方面,是在全球范围内,从无到有的技术和技术具体在应用上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伴随着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的出现和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目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化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同时也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创新”与《决定》第一部分总论中提到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呼应,指向了通过国内技术的不断增强,以应对目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问题,并对扩内需、畅通外循环提供支撑。

《决定》在第三部分中,提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关注新领域新赛道、未来产业、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化、数智化改造,促进并鼓励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以及资金聚集于此。除此之外,与技术相关的“创新”一词在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也多次被提及,在教育、科技体制、人才发展等方面支持创新。

(2)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和公共服务

在《决定》全文中,“服务”是除“创新”、“科技”外另一个高频词汇,共出现了59次,服务业受到了巨大的关注。服务业市场一直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行,制造业在向着数智化发展, 挖掘服务业新业态、深入高质量服务供给,实则也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过程,能够培育内需、进一步扩大外需。

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决定》中被再一次地强调。除此之外,我们注意到还有两个服务业相关主题被多次提及——服务贸易和公共服务,这两方面也将是未来政策重点发力的领域。

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达到了65754.3亿元,为历史新高;但其中的出口金额却较上一年下降了5.8%。相比于货物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着强大竞争力,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服务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略显逊色。《决定》在第三部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及第七部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强调了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出海,并关注了航运、金融等方面的全球服务供给。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下,公共服务供给直接影响着大众生活。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不同,“公共服务”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也被多次提及,长期以来一直是关键词。我们对比了两份文件,在三处有明显的推进。第一,今年的文件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而在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优化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第二,在第十一部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中,重点针对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特点,提出提升相关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决定》在第十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及第十一部分重点提及了文化、就业、社保等多方面的服务供给,并做出详细的叙述。

(3)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决定》在第二部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再次强调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相关内容的表述中,“公平”是一个高频词汇。由公平的市场竞争,能够实现社会创新活力的激活,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针对市场竞争公平性的提升,《决定》进一步推进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关注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融资等方面,并提出“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在于国资国企和民营经济在前沿技术领域方面的参与。《决定》提到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集中;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则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这正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4)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决定》在第五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2022年以来,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持续减少;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收入同比下降的走势依然没有停止。该收入作为过去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即使在2024年上半年依然占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5.55%,其规模持续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决定》提出的“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这两部分内容,是当下缓解该问题的重要方向。其中,“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主要通过“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等具体方式进行。

(5)生态与绿色低碳发展

传统产业、制造业目前有着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的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此提出了目标。

《决定》在该部分中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只是当时并未使用“实施”一词,而是用了“完善”。相关内容的多次提及,强调了多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除了《决定》第十二部分提到的“绿色税制”、第五部分提到的“绿色金融”等方式外,绿色发展基金、低碳REITs等投资工具的使用或也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方向也颇为广泛。“治污”、“废弃物循环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碳排放”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均在《决定》中被提及。

(本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