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机械  设备  行业  蒸汽    参数  教师  系统    经纪 

于禁:曹魏外姓第一大将,最终沦为三姓家奴

   日期:2024-09-19     移动:http://dgsw198.xhstdz.com/quote/23904.html

邺城北郊的曹操高帝陵中,一位须发尽白、形容憔悴的将军正在拜谒。

走进庙中,他猛然发现墙上的壁画有些诡异,心中顿觉不祥。

墙上的壁画画着关羽水淹七军的雄姿、庞德愤怒死战的英姿以及他投降的跪姿。


在看完壁画不久后,这位老将军便羞愧发病而死。他的名字,叫做于禁。

今天咱们聊聊于禁,于文则,一位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双标宪兵队长。

大哥好俺是三弟,现在是三国志战略版的小编,欢迎来到《三国百将录》。都第十六集了,大哥们点个关注吧。

?

?

一、防守反击的有能名将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就是今天山东泰安市附近。于禁的出身不能说是家徒四壁,但也算得是出身寒微。

虽然出身寒微,但于禁的运气却不算差。随着黄巾军起,于禁先是加入了济北相鲍信的帐下,在鲍信死后,又顺势投靠了鲍信的好哥们曹操,归属于将军王朗。不是王司徒,是另一个王朗。

这个王朗将军对于禁情有独钟,觉得这小子迟早会干点震撼全国的大事。于是立马跑去见曹操,放下一句话:于禁这小伙子,是个当大将军的人才!

曹操一听懵了,有你这么推荐人的吗?不过曹操还是勾起了兴趣,给了于禁一个面试的机会。一番谈话下来,曹操心里已经有了判断:嗯,当大将军还有点图样,不过可以先考验考验他。

于是曹操给于禁派了个支线任务,攻打徐州广威这个小地方。面对这个机会,于禁没有掉链子,顺利拿下,转正升职,拜为陷阵都尉。

其实纵观于禁的履历,他并没有独当一面攻城略地的出彩战绩,之所以被并称为五子良将,其实靠的是另外两个天赋点。

升职后不久,于禁跟着曹操征讨黄巾军余党刘辟、黄邵等人,与曹操屯兵于版梁。结果遭到黄邵等人夜袭,一时间,快要杀到曹操大营。于禁带着部下拼死守卫,顺便强突一波,把刘辟、黄邵给斩了。这波防守反击打得有声有色,把剩下的黄巾吓得立马投降。

曹操突然认识到,于禁真正出彩能力之一,其实是他防守反击的能力。

此战之后,于禁升为平虏校尉。名号由陷阵变为平虏,陷阵倾向进攻,而平虏则带有一点平定叛乱、征讨竖逆的味道。


没过多久于禁又跟随曹操征战宛城。这是曹操的又一个人生低谷,却是于禁个人的高光时刻。

在征宛城的时候,曹操被张绣偷袭,打得死了长子曹昂、大将典韦,焦头烂额之际,于禁再次发动技能,带着数百人且战且退,部下尽管死伤惨重也不离不弃。

路上遇到十来人身负创伤,赤裸走在路上,于禁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被已经归附曹操的青州兵打劫了。

于禁一听就怒了,当初曹老板好心收下你们,现在打了败仗就趁机作乱,必须给个迎头痛击,于是在撤退之余,还顺便暴揍了一顿撒野的青州兵。

吃了亏的青州兵立马跑到曹操那告状,说于禁反了。有人劝于禁早点去曹操那当面对质,不然迟早被陷害。

但于禁却觉得,在危急时刻,稳住阵势比打报告重要,而且他也完全信任曹操明辨是非的能力,当即决定先安营扎寨,做好防御之后才慢慢去拜谒曹操。

出原文: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三国志·于禁传》)

结果证明于禁并没有看错人,曹操非但没有怀疑于禁,反而非常欣赏他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称赞他“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连着过往的军功,封他为益寿亭侯。

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于禁再次发挥稳健的防守反击能力,在坚守延津、原武两地的同时,与乐进一同把袁绍的三十多营给烧了,大大减轻了曹操的压力,升为裨将军。

而到了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曹袁两军起土山对阵。袁绍安排箭队站在土山上居高临下射杀曹兵的计谋,大家都知道。但是于禁带着人马,硬顶着箭雨防守还击,为刘烨的抛石车反击做好前期准备,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

在击败袁绍后,曹操论功行赏,于禁顺利升为偏将军。

虽然在进攻战中,于禁总是被曹操安排“从攻”的任务,但这并不代表曹操对于禁能力的怀疑。反而更加说明曹操对于禁的了解与信任,因为曹操知道,防守反击是于禁最独特、最宝贵的能力之一。

没错,是之一。

?

二、不近人情的宪兵队长

其实早在从征张绣的时候,于禁就开发出了另一个技能点,那就是宪兵队长。

尽管曹操在北方东征西战,势力越来越大,但如果分析一下曹操的基本盘,就可以发现这个盘,其实是个沙拉盘。曹操真正的核心,只有发家时就跟随的诸夏侯曹以及于禁、乐进等人马。后来破黄巾收了三十万青州兵,东征徐州、北伐袁氏明面上又收了不少降卒,但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不稳定因素。


根基未稳、内忧外患的曹操,急需一位奉公守法、威严谨慎的将军帮助自己四处救火。而于禁“毅重”个人性格,让他成了曹操“宪兵队长”的心头之选。

在曹操的有意栽培之下,于禁越来越适应自己的定位,依法办事成了于禁的招牌。但很多时候,他的做法都不近人情,招致了士众的不满,颇有点酷吏的色彩。

当昌豨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后,再次叛乱时,“打击违法犯罪,于禁是你最好的选择。”想起这句广告词的曹老板,马上派出于禁急攻昌豨。

昌豨实在顶不住,想着跟于禁也算是老朋友,向他投降应该还能有个生还的机会,起码会替自己求求情什么吧。于禁部下也觉得,既然昌豨投降了,押送回去给曹老板定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现在的于禁已经不是以前的于禁了。

已经入戏的于禁说:“围而后降者不赦”是主公常令。我们这些打工的,奉法守令才是应有的态度,不能因为老朋友而失节。说罢,于禁就挥泪斩昌豨。

连曹操都不得不感慨,要是昌豨向我投降就不至于这样了。但感慨归感慨,曹操对于禁却是越来越重用,并封他为虎威将军。

在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对外愈发被动,内部积攒的矛盾也隐隐有爆发之势。夺朱灵兵权一事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曹操想将手下的将军朱灵降职,居然要使用“夺兵权”这样激烈的手段,这说明曹操对部将的威信已经不如从前了。

关键时刻,曹操又想到了那个已经人见人怕,无情的军法执行者于禁。

仗着自己宪兵酷吏的风评,于禁带着数十骑兵和曹操的命令,直接闯进朱灵的军营,当场没收了他的兵权,全程不过三分钟。朱灵和他的部下敢动吗?不敢动。

朱灵事件之后,于禁也达到人生的顶点: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其子封为列侯。在曹操的任用下,于禁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设,那就是“防守反击+宪兵队长”,但这个人设要立得住,还得经过最后一道考验——荆州。

如果人生有四季,于禁在襄樊之战前都是春天。但很遗憾,凛冬将至。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从宏观视角来看,关羽北伐是蜀汉实现隆中对的一套组合拳,五月份曹操主力才好不容易从汉中撤回关中修整,七月份关羽便已经兵临樊城。

当时曹仁刚刚镇压完侯音在宛城的叛乱,只有几千疲兵驻守樊城。一旦襄樊失守,关羽率军继续北上,便可以进攻许都。许都是当时汉帝与整个朝廷所在之处。一旦许都失守,曹魏的合法性将大受打击。

所以这时,曹操急需一位威严稳重、擅长防守的有能名将,来率领援军稳定战局。

在曹魏可堪一用的名将中,乐进夏侯渊已死,徐晃张郃还在关中,张辽夏侯惇则在东线防备孙权。曹操紧急命令徐晃张辽驰援襄樊,自己也准备亲征,可惜都远水救不了近火。


威严稳重、擅长防守……就决定是你了!出来吧,于禁!襄樊的命运,就交到你的手上!

?

三、襄樊之战的双标人生

接到曹操的命令,于禁率领七军向襄樊前线进发。七军经验包即将加入套餐。

在于禁大军赶到前,顶在樊城前线的是曹仁与庞德。与《演义》里被于禁所坑不同,正史中,庞德其实是跟着曹仁攻宛城而一同南下驻屯樊城的。又因为他的从兄庞柔跟着刘备混,所以他常常被樊城诸将猜忌。为了给自己正名,在面对关羽的时候,庞德骑着白马,直接爆种开无双,一箭射中关羽额头,整得关羽士卒对他都有点后怕,称庞德为白马将军。

正值此时,于禁大军抵达,驻扎在樊城以北。战役开始时,恰逢八月,连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暴涨,樊城之下一片泽国。

然而汉水没有冲垮樊城的城墙,也没有冲垮曹仁守城的决心,冲垮的只有于禁的人设。

于禁带着七军增援,啥也没干,可能也是啥也没来得及干,就被滔滔汉水一波带走。只在史书中留下了六个字:禁等七军皆没。

于禁与身边的诸将望着浩浩汤汤的汉水,一时失了魂,也不知道该往哪躲。突然,远处的帆影渐渐逼近,大船上,人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原来是关羽率水军来进攻了。万念俱灰的于禁,最终选择了向关羽投降,从有能名将一瞬间变成了无能降将。


仿佛是上天觉得于禁还不够社死,于是安排了庞德作为对比项。

与于禁这种老员工不同,庞德加入曹魏的时间非常晚,襄樊之战时,庞德满打满算才入职了四年。而且他还有个哥哥在蜀汉,没有人比他更有理由投降。

然而庞德却冒着关羽大船的箭雨,继续在堤岸上指挥军士还击,从凌晨战到了中午,由对射战到了短兵相接,最终寡不敌众,被关羽俘虏、斩杀。

而曹仁则死守樊城,即使弹尽粮绝也坚守到底。一直守到了汉水退水、徐晃前来解围。

只有昔日的宪兵酷吏,法律先锋的于禁人设崩塌。

他在以法来要求、处置别人生死时,是那么严苛与无情,但当自己面临忠义的选择时,却只剩下求生的本能,把他一直坚持的法令、忠义全都抛诸脑后,这属于典型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双标做派。


三国有不少降将,二爷降过曹,张辽、张郃也是降将,甚至严颜投降也成了一段佳话。只有于禁的投降争议最大。

或许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先立了守法忠诚的人设,然后再投降。其他的降将则是知耻而后勇,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为自己正名。

再加上于禁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再与曹仁、庞德一对比,无限放大了他的无能。

后来,关羽被吕蒙偷了家,投降关羽的于禁又辗转到了孙吴。到了曹丕称帝,孙权想起了自己这有位降将,可以恶心一下曹丕,让自己认孙子的心情好一半。于是又把于禁送回了曹魏。

就这样,于禁作为可能是三国唯一一位归附过魏蜀吴三家的三姓家奴二号,完成了三国大满贯。

???

四、总结

??? 裴松之对于禁有一句很好的总结,他说:“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 于禁崇信法家,甘心充当酷吏、宪兵,即使面对自己的老朋友,却不念旧情,直接斩杀,这种有违人性的行为,属实是难以让大家接受。而他自己立起的强力人设,却又被他关键时刻的软弱给摧毁。

在于禁身上,曹老板也被骗了。在得知于禁投降后,曹操不禁叹息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半年后,这位一代枭雄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宏观角度来看,于禁是曹魏为数不多任用外姓将领督军的案例。于禁的投降,或许也再次加深了曹魏对外姓将领的不信任。曹丕在称帝后,首次设置了“都督诸州军事”的职位,在最为要紧的关中、荆州、扬州,这些职位长期由宗室的曹仁、曹真、曹休等宗室将领担任。曹魏对外姓将领的不信任,也长期使其在对外战争中处于守势。


不过这些都与于禁无关了。回到曹魏的于禁,须发尽白,面容憔悴,一见到曹丕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叩头认错。

曹丕也是个妙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容,把于禁比作知耻而后勇的春秋名将荀林父、孟明视。还恢复于禁的所有待遇,拜为安远将军。

但是,曹丕真的宽恕于禁了吗?不妨再回到开头再看一次。


本文地址:http://3jjewl.riyuangf.com/quote/23904.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3jjewl.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