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机械  设备  行业  蒸汽    参数  教师  系统    经纪 

身为秦皇岛人必知的秦皇岛四大文化

   日期:2024-09-20     移动:http://dgsw198.xhstdz.com/quote/24888.html

碣石文化

碣石文化是发源于秦皇岛地域内的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和帝王文化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碣石文化前期主要以探海、求仙的神秘文化为主,后期主要以观海、明志的帝王文化为主。碣石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沿海地区最显著的地理坐标,“碣石”之名接连见于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史记·天官书》也有类似记述。碣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几乎成为渤海北部沿岸一个较大地域的代称。

秦始皇和汉武帝等帝王当年为何要到碣石一带刻石纪功、观海求仙呢?这与碣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发生了密切联系有关。碣石在战国时成为燕国之“望”,燕昭王为创“五德始终”说的著名思想家、阴阳家驺衍在都城修筑碣石宫。碣石是搞神秘文化和信奉神秘文化的人仰重的圣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远古时产生的长生不死的观念被发展成修炼成仙的思想,出现很多笃信“神仙”说的方士。当时,拥有颇具神奇色彩的碣石和宽阔海域的燕国,成了方士们最活跃的地区,相传或自称成仙的人接连在这一带出现。到了战国后期,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秦汉的方士与儒士》一书中的话说,“仙人”几乎成了“燕国的特产”。当时那些“仙人”和方士的足迹极可能遍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甚至更远的一些地方。及秦始皇、汉武帝搞的求仙活动,在客观上起到推动开辟中国与日本、朝鲜等岛国的海上交通作用。

“碣石”作为一个古代地名,在当代中国分外引人注目起来,是与毛泽东于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海滨吟出《浪淘沙·北戴河》一词有着密切的关系的。1954年春天,毛泽东到包括山海关、北戴河在内的秦皇岛市视察、观光以后,对在历史上曾经“东临碣石”的曹操发生了浓郁的兴趣,他不仅对曹操的功过是非进行深深的思索,还找到曹操的一些诗文反复阅读,尤其是曹操的《碣石篇》。1954年7月26日,毛泽东在到北戴河海滨避暑临行的前3天,特意给先期到达北戴河海滨的女儿李敏、李讷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当时,毛泽东还用草书书写了曹操《碣石篇》中的《观沧海》、《龟虽寿》这两首诗。是年,毛泽东写下《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碣石在何处?史地学界对此一直探寻争论。从公元6世纪的郦道元,到清朝的胡渭、杨守敬等大学问家都有关于碣石的著述。随着毛主席这首词的问世,学术界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内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主要说法有:碣石是石;碣石是山;碣石沦于海;碣石没于陆;碣石是金山嘴;碣石是碣石山等。

长城文化

秦皇岛长城文化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长城物质有形文化和长城精神无形文化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紧密结合的文化。

在物质文化方面,秦皇岛市境内不但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万里长城的精萃部分,而且还有清晰可见的北朝长城。

北朝长城在秦皇岛地区的大致走向据沈朝阳主编的《秦皇岛长城》所述:“东端起于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的墙子里村,西至抚宁县石门寨镇车厂村西南,全长约47.4公里。从其走向看,东段(7公里)现属绥中县,中段(21.5公里)属山海关区,西段(19.2公里)属抚宁县。”而郭泽民著的《中国长城山海关详考》认为,北朝长城的入海处在今山海关区境内而非辽宁绥中县境内(谨按,北齐“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海”的长城入海处可从《中国长城山海关详考》,而北周“西至雁门,东至碣石”的长城东端入海处可从《秦皇岛长城》)。北朝(北齐和北周)东端长城现只有在秦皇岛境内清晰可寻。

秦皇岛市境内明代万里长城大部分是在北朝长城的走向上修建的(只有山海关区和抚宁县的一部分长城是除离北朝长城的走向新修筑的)。它东自山海关南海边老龙头,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杏树岭叉楼,全长250公里左右。其气势之雄伟、风光之奇丽、建筑之壮美、文物之丰富、敌楼关隘之众多为万里长城其它地段所少有。

秦皇岛长城出山入海,扼控山海关走廊,气势雄伟:老龙头石城拨浪弄潮,气吞海岳;山海关雄关两京(奉天盛京和北京)锁钥,举世无双;三道关隘口三道设防,易守难攻;老岭背牛顶长城以崖为墙,万夫莫开。

秦皇岛长城沿线有很多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老龙头自建以来就成观海胜地;“天下第一关”久负盛名;角山长城上不仅可见“佛光”和“瑞莲捧日”的景观,还可以俯视燕塞湖;长城穿越的老岭(祖山)被誉为“塞北黄山”;近年开发的“董家口长城”、“板厂峪长城”、“桃林口长城”等长城旅游景观也都各具特色。

秦皇岛长城建筑保存较好。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即是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建筑上又有很高价值。明长城建筑的战墙、障墙等奇妙之处,在这里均有发现。以山海关长城为例,多种形式的建筑,构成“主体两翼、左辅右弼”的科学格局,结构分明,造型美观,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秦皇岛长城文物丰富。境内长城中有许多印有各种文字的城砖,例如山海关东罗城城墙上就有12种印有制砖年代和单位的铭文砖。不少敌台的台门石卷上刻有精巧图案和文字。长城上和散落在长城两边有许多石炮、礌石、碑碣和守城士兵的生活用具,以及明代火器、火药和大炮。近年在板厂峪长城内侧发掘出全国规模最大的长城砖窑群。

秦皇岛长城敌楼关隘众多。据《秦皇岛长城》记载,秦皇岛市长城上有700余座敌台,其密集程度为其它长城沿线城市所少有。秦皇岛长城关隘多,从老龙头到九门口26公里的长城线上,就建有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旱门关、角山关、三道关、寺儿峪关、滥水关、九门口10个关口,还有山海关关城和宁海城、南翼城、北翼城3个卫城。


孟姜女文化

孟姜女文化属于长城文化的延伸,在非物质文化方面,秦皇岛长城文化主要表现在历代大量的长城诗文和以孟姜女传说故事为主的长城民间传说故事,而发生在秦皇岛长城上的历史故事所反映的长城精神和象征意义,更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

秦皇岛地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关长城的诗文很多。特别是自建立山海关后,有关的长城诗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它关口很难相比的。在众多诗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还有英雄豪杰。诗文中反映长城与大海相连雄姿的是秦皇岛长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孟姜女传说为中国四大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其它3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以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和深入人心见称,由于故事涉及了长城,因此又成为长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海关是孟姜女故事流传深远的核心地区之一,也是广为流传的孟姜女故事的主要蓝本地。这个蓝本早就成型,并遵照民间故事的流传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具备独特的完整性、艺术性和人民性。历史上中国有很多地方建过孟姜女庙,但仅存山海关孟姜女庙,且香火不断。与孟姜女传说有关的遗迹还有望夫石和姜女坟及孟姜镇、望夫石村等地名。山海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


孤竹文化

孤竹文化是在孤竹国地域内产生的以伯夷、叔齐精神为代表的一种地方文化。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今冀东地区第一个地方政权,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孤竹”亦作“觚竹”,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在今河北卢龙、迁安一带和辽宁西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有的器身上铸有“孤竹”铭文。孤竹国的历史记载还散见于《国语》、《管子》、《韩非子》、《史记》等古籍。公元前664年,北方山戎侵燕,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北伐,打垮山戎,击溃令支,斩孤竹君侯之首。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立国约944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4年)。

孤竹古城在卢龙县南12里,统治范围以今卢龙县为中心的滦河入海处小盆地及其附近区域,包括今卢龙、抚宁、迁安、迁西、滦县连片地区。在今卢龙一带,有许多关于伯夷、叔齐的传说与遗迹,如“夷齐故里”、“夷齐井”、“夷齐庙”、“清风台”、“夷齐读书处”等。民谣中有“滦水之北夷齐里,滦水之东孤竹城”之句。

孤竹国前期是商朝的诸侯国,有自己的职官和军队,是独立性较大的政治实体,为商王室承担戍边、纳贡等义务。孤竹国君侯又在商朝朝庭任官。经考证,有商一代,孤竹国君共传十一世。第九世君侯竹离大,在商朝先后任贞人和司卜,是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员。第十世君侯亚微(伯夷、叔齐之父)、第十一世君侯亚凭,在商朝朝廷先后担任过亚卿,是卿史一类官职。

孤竹国在殷商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发展加快。到商朝中晚期进入奴隶制社会,具有国家的规模。孤竹国的经济比较发达,农业、手工业均相当可观,卢龙县曾出土相当于商代晚期成组的青铜器鼎、簋、弓形器和金臂钏;多数造型庄重典雅,饰纹繁缛精美。还有大量夹红褐陶器。迁安、滦县也出土了晚商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畜牧业发展水平也很高,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距虚(驴骡之属)大量饲养,是孤竹国的特产。西周时期,对孤竹国采取既怀柔又防范的政策。周王继续分封孤竹国成为周朝的异姓诸侯国,其内部结构没有触动,君侯的地位保留。同时,周王分封同姓诸侯国燕国,镇守北方,监督孤竹国等原商族势力,抑制山戎、东胡等部族,共同拱卫周朝。在商朝时,孤竹国君为墨胎氏,商亡后“以国为氏”,称“孤竹氏”,或省称为“竹氏”。后来孤竹国为逐渐强大的山戎所逼,国势日益衰落。至春秋时期,孤竹国地被山戎占领,成为山戎的盟国和附属国。

孤竹国传国近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较长的诸侯国之一。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以伯夷、叔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孤竹族人善于开发土地,进行垦殖,把野生植物培植为农作物,栽培大豆、冬葱成功,传布天下。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和青铜手工业文化,作出巨大的历史贡献,表现开拓进取和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孤竹国促进南方农耕文化和北方牧猎文化的交融,促进夷狄族的华夏化和各族的融合。孤竹文化呈多元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燕国和秦汉以后,在这里有移民、驻军、设郡县、修长城等。其后,这种类型的文化不断影响南下到这里的乌桓、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和满族等族,对其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孤竹国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诸侯国,是商朝的北部屏障,维护商朝北疆的安定,为商朝的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西周、春秋时期,提升了冀东地区的文明程度。孤竹国产生以伯夷、叔齐为代表的伟大爱国者和廉让节义的楷模,表现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精神,构成燕赵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涵。伯夷、叔齐的节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历代流传不绝,包括《论语》、《孟子》、《管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太公六韬》和大戴《礼记》等都有评述,称他俩为:“贤人”、“义人”、“圣人”、“百世之师”……。历代帝王对他们也很尊崇,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追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叔齐为崇让仁惠公;明宪宗派大臣专程去夷齐庙祭祀二贤;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去了两次,并留诗赞扬。他们的事迹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受到海外人的赞颂。主要理论文章有宋坤撰写的《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渊源关系》、王士立撰写的《夷齐精神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冯庆茹撰写的《夷齐精神与求圣之道》、董宝瑞撰写的《孤竹考》、冯庆茹撰写的《玄水.商族图腾与孤竹渊源》等。




本文地址:http://3jjewl.riyuangf.com/quote/24888.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3jjewl.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