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能否帮助人类解决健康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AI性别偏见问题?”“在探索开发新一代材料过程中,如何平衡材料各方面的特性,如强度、能耗、环保、成本等?”……如果告诉你,这些问题是由一群中学生提出的,你是否会发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叹?
他向台下的青少年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高度近视看不清黑板“被迫”自学,因而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用来运动和发展爱好;求学路上,多次经历“破格”录取,很好地保护了创新能力。(点击查看相关报道)“这些经历铸就了我三个基本特征:一个是身体很好,60多岁了依旧能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二是想象力丰富;第三是做事很专注。”
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教学经验说开去,提出培养“X型”学生,教育最需要做的是营造鼓励学生试错的“生态”,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向以创新为内生驱动力牵引成长的“创生教育”。
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创立,便是郑泉水对“创生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受到高度重视的当下,近年他还创立了深圳零一学院,致力于与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联手,在中学阶段就发掘“X型学生”,让他们在重大挑战性问题的牵引下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少“科学少年”身边有共同精进的伙伴,但也有一些长时间“聚焦某个点并取得惊人成绩”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孤独”。在2023“科学T大会”期间,郑泉水就呼吁为那些“孤独”的孩子提供交流机会,架设成长“天梯”。
今年“科学T大会”上,郑泉水向台下的青少年发出号召:“希望你们大胆提问,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挑战现有的知识边界,因为你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科学进步的催化剂。”
“科学第一课”阵容强大
中学生勇敢对话顶尖科学家
活动中,2024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托马斯·加瑟教授,199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迈克尔·贝里教授,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依次上台为学生们带来“科学第一课”。
三大挑战性问题: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