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作为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是导致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衰老相关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伴随着衰老,关节内的多种细胞,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均发生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被认为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根据上面文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导致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已被证明
B 年轻人患骨关节炎明显少于老年人
C 防衰老重在防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
D 研究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并寻找对策对治疗骨关节炎意义重大
2.(单选题) 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性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教育。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功能中,收藏是基础和前提,研究是手段和过程,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博物馆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
B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
C 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D 博物馆发展的同时功能性也在不断丰富
3.(单选题) 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他们研究证明,“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但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背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
对以上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认为记忆对个人学习而言并不重要
B 背诵式学习无法有效储存和搜集资讯,不利于发展创造力
C 多位科学家证明:记忆能丰富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创造力
D 记忆不应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它对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4.(单选题) 在所有电脑标志中,“@”是唯一入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收藏的标志,它也是网络世界最常用的符号。每个电子邮件都要用到它,在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它。“@”在数字世界使用最早是在1971年。美国技术研究公司BBN的一位程序员雷蒙德•汤姆林森当时正负责开发一个程序,让计算机用户能够连接到阿帕网。他决定在电脑网络的地址中间插入这个符号,来区分“用户”和“终端”,这个做法后来被广泛采用,成了今天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写法。因此,雷蒙德•汤姆林森也被称为“电子邮件之父。”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被作为电脑符号的由来
B “@”在网络中是最常用的符号
C “@”入选现代艺术标志的原因
D 将“@”作为电脑符号的第一人
5.(单选题) 步兵融入联合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体系架构下,以指挥信息系统为平台,根据作战需求,及时对接指挥关系,合理区分作战行动和保障路径,以实现步兵作战与联合作战的无缝对接。在联合作战中,可以采取火力打、远程击、空中炸、地面围等手段,歼灭敌方有生力量。步兵持有轻武器,善于近战歼敌,且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是直达战场、一线冲锋的优选力量。因此,近战歼灭敌方是步兵在联合作战体系内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步兵将在其他军兵种力量的支援配合下,发挥夜战、近战和灵活机动的特长,实现歼灭据守之敌、驱逐进犯之敌、围捕空降之敌等目标。
这段文字主要分析联合作战中:
A 步兵的独特优势
B 步兵的主要任务
C 歼灭敌方的重要手段
D 步兵武器装备的特点
6.(单选题) 离开家乡转眼近二十载,立业,成家,每日忙忙碌碌,即使回去,也是行色匆匆,没有机会走街串巷品尝家乡的美食。一把雪里蕻引起我对家乡美食的馋涎,也勾起我许多的乡愁。我怀念家乡的味道,不仅仅是这些美味,还有空气中那夹杂的某种浅浅的腥土味以及混合着的一些青草花香的气息,更有那热情洋溢的七邻八舍的咋呼声。这些平常熟悉的味道,这些以前常被我忽略了的味道,在我离开家乡多年后却给我以某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家乡一切陌生的、熟悉的细节纷至沓来,那些微小的触觉因为怀念都一一放大了起来,也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关键词是:
A 乡愁 味道
B 故乡 记忆
C 乡村 气息
D 童年 情结
7.(单选题)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错误的,是需要消灭的不正确的语言现象。此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既注意语言的变动性,不轻言“不规范”;又注意语言的稳定性,不轻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会公认以及一些显然不健康的东西采纳进来。如今,“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和“规则”、“硬规范”和“软规范”、“显性规范”和“隐性规范”等诸多二元对立因素上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待语言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对待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B 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
C 语言规范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D 辩证看待语言现象的必要性
8.(单选题)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开发和建设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门类齐全的产业,靠的就是艰苦奋斗。
本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中国人民靠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B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美丽繁华
C 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愿望
D 中国的发展建立在人民的劳动创造之上
9.(单选题) 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和尚们吃净饭粒要用开水洗一洗碗,喝下去,他们能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第二是享受福气,好东西是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的,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不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是天地的能量。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 用餐习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
C 珍惜粮食的人值得景仰
D 敬重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10.(单选题) 读书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没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对文化的爱好,很难想象能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书。阅读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只有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让我们习惯于阅读。国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绝非一个青少年读书节就能解决的。所以,阅读,还是靠平日的习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A 阅读习惯
B 倡导读书
C 从小爱读书
D 追求知识
参考解析:
1.正确答案: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指出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导致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接着话题一转,开始介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最终得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被认为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文段重点讨论干细胞的衰老和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强调干细胞衰老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为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A项为前文引出话题的部分,文段虽指出了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是重要因素,但并未明确说明这些因素已被“证明”,仅是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或假设,A项表述不当且非重点,排除。B项和C项均脱离“干细胞”与“骨关节炎”的话题,排除B项和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2.正确答案:C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开篇为背景铺垫,强调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的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第二句强调博物馆功能的发展,并侧重于强调“教育”。紧接着进一步论述博物馆作为教育目的的好处和意义:“能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明......”。最后一句话进行总结:“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的核心要义之一”。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虽然提到了教育功能,但是“博物馆持续发展”和文段话题不一致,文中重点提及的不是博物馆本身的发展。B项:“三大功能”对应的是文段前半部分,属于引入,偏离重点,同时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D项:文中强调的不是博物馆本身的发展,话题不一致,也没有提到核心话题词“教育”。
文段出处:光明网《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3.正确答案: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通过递进关联词“不仅……也……”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在第二句进行了反面论证,接下来举了20世纪初教育家的反面例子进行例证,指出因其对机械性背诵的否定,并导致背诵式学习被学校排除。随后通过转折词“但”对“为什么记忆对个人发展很重要”进行解释说明,最后一句举了“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能记忆大量资讯的正面例子进行证明。文段是“总—分”结构,主旨句为首句,即记忆很重要,对个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B项和C项,都是例子中谈到的内容,偏离了文段重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文段出处:韩少功《记忆的价值》
4.正确答案: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的重要地位,然后指出其应用场合,接着介绍其由来。文段主要论述“@”作为电脑符号的由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对应文段首句,属于引出话题的部分,非重点。C项:“入选现代艺术标志的原因”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属于“由来”的一个方面,片面。
5.正确答案:B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指出什么是步兵融入联合作战。第二句讲联合作战歼灭敌方的手段。第三句为步兵兵种的特点与优势。第四句出现标志词“因此”,可判断第四句为文段主旨句,表明步兵融入联合作战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尾句通过指示代词“这”指代前文的首要任务,后文进一步解释首要任务的内容。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四句为文段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为文段第三句内容,非重点。C项:文段第二句内容,非重点。D项:对应文段第三句的内容,属于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
文段出处:解放军报《把准步兵融入联合作战的任务定位》
6.正确答案: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话借“一把雪里蕻”,引出了家乡美食和乡愁的话题,接着重点围绕“家乡的味道”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通过怀念“家乡的味道”在尾句再次表达了作者在离开家之后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故整个文段就是通过回忆家乡的味道,抒发作者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怀念。前两句写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引出乡愁,关键词为“乡愁”;后两句围绕各种“味道”及其带来的感受,关键词为“味道”。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关键词的提炼。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记忆”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C项:“乡村”表述错误,文段只是体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但家乡并不一定就是乡村。D项:“童年”“情结”均非文段强调的重点,且“情结”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体现的是一种思乡之情。
7.正确答案:B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接着介绍“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后来又介绍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早期、中期、当下的语言文字规范观。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语言文字”、C项“语言规范工作”和D项“语言现象”均与文段“语言文字规范观”这一话题不一致,故排除。B项“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8.正确答案: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中国人民的观点,即“幸福就要奋斗”。接下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山河、海疆、良田的开发开拓,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城镇乡村及产业等,这一切都是靠艰苦奋斗。因此,文段的话题为“奋斗”。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提到了“艰苦奋斗”,话题一致。B项仅强调了中国的美丽,C项仅提到中华民族的愿望,均未提到这一切是靠奋斗得来的,偏离重点。D项“劳动创造”也不符合文段话题“艰苦奋斗”。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文段出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思想纵横: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奋斗》
9.正确答案:C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然后分别介绍了这两项美德是什么,其一是“懂得感恩”,并以“和尚吃净饭粒”为例进行说明,其二是“享受福气”,并具体阐述享受福气的原因。文段结构为“总—分”的结构,文段主旨句为首句,主要论述珍惜粮食的人身上有两种美德,他们值得敬仰。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用餐习惯”“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述太笼统、宽泛,与文段重点不符,排除A项。B项:“每个人都要珍惜粮食”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只对应“懂得感恩”,表述片面。
10.正确答案: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然后表述阅读习惯需如何培养,最后通过表结果的关联词“所以”得出结论,“阅读要靠平日的习惯”。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文段的中心议题是“阅读习惯”。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阅读习惯”契合文段中心议题。
因此,选择A选项。
——推荐阅读——
【省考快讯】河南省考招录资讯汇总 【备考图书|网课推荐】
【历年公告】【历年分数线】【成绩查询】【面试名单查询】【晒分数查分差】
【历年招考日程】【招考信息汇总】【点击加微信】【常见问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