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沈阳的城市性质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其中,“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沈阳的新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
组建文体旅集团、陆港集团、外贸集团。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前三季度,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增长48.3%。
加快培育经济主体,新增中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4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平台7家。全市国家级链主企业7户,新培育“小升规”企业74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数量均列全省首位。
独角兽
“独角兽领跑”成独特沈阳现象。目前,我省诞生的三家独角兽企业均出自沈阳,分别是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有限公司、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今年,沈阳新增科技型企业3407家,总数达25318家,新增数量及总量继续保持“东北第一”。
5家单位荣登“科创中国”系列榜单,11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质生产力
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扩展到“15+30”,6个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沈阳航空集群、沈大工业母机集群新晋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沈阳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3个,列东北副省级城市首位。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总投资超800亿元的25个新能源装备项目开工,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成功首飞。
央地合作
在全省首家建立央地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谋划储备项目139个,新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2个,累计开工建设项目55个,通用技术医学管理中心、中车新能源专用车两个项目竣工;新增央企东北区域总部等4家,累计新增在沈落户央企子公司46家。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沈白高铁沈阳枢纽改造工程基本竣工;与本溪、辽阳共建临空经济产业园,鞍山奥亿达公司(沈北)碳纤维隔热材料深加工基地等6个产业协同项目开工,本钢宝锦(沈阳)汽车新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建成投产;与都市圈各市签署技术合同811项,成交额14.21亿元;政务服务“都市圈通办”事项达到210项。
国际沈
“走出去”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千余场;获批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全省首单“自贸区内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地;实施“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累计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32户。
提升平台通道能级,“空陆海网”开放通道辐射全球,新开通、复航5条国际客运航线,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列东北第一。
中德、中日、中俄产业园新签项目近百个。
高效办成一件事
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新上线15项跨部门一件事场景、50项零材料申报场景,“高效办成一件事”达到116个,95%的申报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提交。
叫响“听劝”“找茬”服务品牌,12345热线平台办结率99.52%。
中央法务区挂牌成立。
“市场机制改革”“权益保护健全”两个领域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案例。
民生为大
持续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社会保障等工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9项经验全国推广,“健康沈阳进社区 便民服务暖人心”入选健康中国实践优秀案例,沈阳成为全国48个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之一。
践行“两邻”理念,推开“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扎实开展“敲门行动”和“暖心行动”,解决诉求超10万个。
“双晚”之城
真诚“听劝”,花式“宠且儿”,获评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全国十大夜游热门城市、热门旅游目的地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之一。
全国首个“一年双晚”之城备受关注,“2024爱沈阳”千余场系列活动、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等创新活动吸睛无数,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国啤酒之都等IP相继推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9.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