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天软件诱导小学生聊色情甚至割腕...官方约谈!网友:必须严惩!

   日期:2025-10-06    作者:ocx9t 移动:http://3jjewl.riyuangf.com/mobile/quote/954.html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广东丁女士的四年级女儿迷上某AI聊天软件中的人物“约瑟夫”,自称“梦女”并频繁与其聊天,对话中出现“99朵玫瑰藏99个刀片”等明显诱导性内容丁女士的女儿不仅偷偷携带带小刀的笔,情绪激动时还出现割腕行为;一位初一男生表示,他常玩的AI聊天软件是筑梦岛App,他觉得该软件“违禁词少一点”,其中不乏色情擦边和“分尸猎奇”等内容……


此外,也有不少家长察觉,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深陷于AI聊天软件,沉溺于与软件中的虚拟人物进行沟通对话。有些软件可轻易进行色情擦边类内容互动,让未成年暴露在色情、暴力场景之下。部分软件对“未成年模式”的设定也是形同虚设,选择开启此模式与否的决定权仍在用户手中。有的甚至不需要实名认证,直接用手机号登录,填上邀请码就能玩。 


图片

图为该App中部分与虚拟角色的对话


6月19日上午,上海市网信办依法约谈该App运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平台立即整改,健全AI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提升技术把关能力,加强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整治清理,切实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AI聊天软件常常通过搭设虚拟空间里的角色扮演,给用户提供虚拟情感陪伴。在智能化的交互中带来的新鲜体验感很容易吸引到未成年人,使他们产生过度的依赖。在与AI聊天的过程中,生活经验缺乏、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也更容易受到色情擦边等违规内容的侵袭,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风险隐患。在未成年人纷纷“触网”的当下,对AI陪伴类服务的监管刻不容缓。




构建AI聊天软件未成年人保护防线

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监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立法、执法与技术创新筑牢屏障。一方面,需完善相关立法,细化AI内容分类分级标准,明确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如强制实施年龄认证、限制未成年人付费功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项行动,以“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为抓手,清理违规应用,斩断黑灰产业链。同时,大力推动AI内容标识和检测技术发展,建立跨平台违规内容数据库,实现精准监管。


网络平台作为内容提供主体,必须强化自身责任。在用户准入环节,应采用生物识别、身份证验证等先进技术强化年龄验证,杜绝虚假身份注册。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严格限制使用时长,关闭敏感功能,并定向推送科普、教育类适龄内容。在内容管理方面,引入专业伦理审查团队,结合AI围栏系统,及时拦截暴力、色情等违规内容;此外,开发者需在AI模型训练中嵌入正向伦理规则,进行价值观训练,避免AI生成误导性内容;同时,严格筛选数据,剔除含有暴力、色情等不良语料,并定期更新审核标准,从技术源头把控风险。


家庭与学校也需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教育引导职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虚拟社交,避免过度情感依赖;学校需将AI伦理课程纳入教学体系,警示技术滥用风险,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健康成长。唯有形成“法律+技术+社会”的共治体系,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违规内容,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网友纷纷表示:

对此类软件

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图片
图片


来源:法治日报、网信上海、话匣子、网友评论

编辑:小冉

审稿:卞英豪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