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异化的高考 作者:唐戈
高考房、高考餐
指定考点附近的宾馆为了方便家长和考生有安静的学习准备空间,特意提供“高考钟点房”、“高考自助餐”。
高考爱心车
出租车司机同样沾了“高考经济”的光。高考三天,坐出租车的考生特别多。有些城市还出现了“高考爱心车”
谢师宴
调查统计发现,近五成的学生表示,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旅游”和“谢师宴”上。
有消费就有市场,考生和家长是最广大的消费者。因为对他们而言,高考不仅仅是人生的一次考验,而是以后美好人生的唯一途径。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又是最不堪重负的一群消费者。
我们所看到的:高考之前,商家倾销营养品、教辅材料;高考时,工地不得出声,以保证考生的脑细胞在静谧中正常运转;政府部门积极“护考”。高考后,酒店大摆谢师宴;旅行社急推考后放松游。在家长的热切关注和舆论的推波助澜之下,原本只是一个人才选拔的考试,被功利性的思想化为一个大众参与的“节日”了。
作者:唐戈
2007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嗅觉敏锐的商家便竞相瞄准了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电子市场上演各类优惠促销活动,餐厅酒店抓紧时机大摆“谢师宴”,就连各旅行社也都借着高考的东风,推出了“暑期游”“修学游”……
日前,记者联合求职广场网、腾讯教育频道开展了“算算您的‘高考账’”大型调查,引起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调查统计发现,五成网友高考后以“好好睡一觉,睡到自然醒”、“逛街、购物、看电影”为主要的放松方式,近五成网友认为,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旅游”和“谢师宴”上,超过七成的网友表示,高考前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补习班”和“个性化课外辅导”。
对此,广州市有关教育专家和老师呼吁,“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消费热潮背后所滋长的攀比风气,将会给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高考账单
高考真题
“一本《高考必读》,定价为22.80元。在各类填报志愿类的书籍中,最高的一本定价超过50元。”小林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她进入高三下学期后,仅买辅导资料、营养品和补课,就花了3000元左右。
营养品、心理辅导
人民北路的一家药店的售货员说,高考前一个月,各类补品的销售比以前好很多,连风油精、人丹等药品也卖得挺火。
高考房、高考餐
记者调查发现,“高考钟点房”今年的价格与往年水平相当,80~120元两个小时。龙口东一宾馆的工作人员说,他们附近有两所中学,都是指定考点。为了方便家长和考生有安静的学习准备空间,他们特意提供了优惠的钟点房。他们还配合“高考钟点房”推出了高考自助餐。
高考补课
小敏担心英语成绩不好,花了2000多元报了高考冲刺班,一直补习到高考前。
高考经济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状元巡展
如果你今年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高考状元”,不论是各省市县的,还是文科理科单科的,恭喜你,你的商机来了,去全国各个高中进行演讲报告,出书出光盘,替保健品做广告代言,都是很能挣钱的方式。“高考状元”可以刚考完试,就忙着出书,大学还没上,版税就拿了几十万;“高考状元”做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门票竟卖到200元一张。“高考状元”闲不着,“高考状元”的爹妈也不闲着,争着出书,什么“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等等,一个个好像都比叶圣陶还懂得教育。
关键词之二:复读经济
每年高考放榜后,复读学校纷纷推出各种优惠、奖励措施吸引“高分落榜考生”,甚至有复读学校“百万重奖争夺复读生源”,希望通过吸引高分落榜生以储备未来状元,为学
校荣誉而战。一所复读学校的老师坦言,高分考生不仅能给学校带来滚滚财源,也能提高将来的复读录取率,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然后学费就又可以应声而涨了。
关键词之三:谢师宴赛婚礼
记者从一些饭店了解到,“谢师宴”大致分为400元、800元两个档次。前者是针对用零花钱凑份子请老师吃饭的学生,定价比较低。后者则是针对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家长、亲戚朋友与考生一起庆祝畅饮。为吸引学生家长来酒店宴请宾客,一些酒家还纷纷给出优惠:打折、给考生送纪念品以示祝贺;有的酒店,还在菜名和寓意上煞费苦心,编出了一些类似于“金榜题名”与谢师、状元有关的菜名。
关键词之四:高考移民
许多人对于“高考移民”并不陌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都陆续有外省考生到海南参加高考,海南省也出台过一系列封堵政策,但“高考移民”似乎更加来势汹汹,甚至有一所省外中学的整个班级几乎都移到了海南岛。当地考生这样形容他们:“轻轻地你来了,轻轻地你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只带走我的指标。”
近年来,在中国一些高校的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面孔的“外国留学生”,他们操一口流利的中文,自己的父母亲戚仍然生活在中国的某个省市。他们是一群“跨国高考移民”,他们的外国身份是用可观的钞票换来的。跨国曲线高考的方式,让他们逃避开残酷的中国高考竞争,甚至轻松敲开了名校大门。
花钱“时间表”
“四五月是考试消费‘黄金月’,七八月则是考试消费‘白金月’。只要是懂得整体包装策划,盯住考生和家长,就能从中获得300%的利润。”常年从事市场营销策划的专家Eric这两年开始关注和高考密切相关的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他详细解释了高考经济“时间表”。
4月:
是搞教材教辅销售,尤其是各种高考冲刺书籍销售。过去依托学校老师的“推荐”已落伍,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电视台、电台“名师点题”等方式,“制造概念”,吸引学生前来听课,并同时推荐数量巨大、价格昂贵的“冲刺题”和“母题”。
5、6月:
是营养品“甩卖月”。学生面临高考体检、招生学校见面、失眠、抑郁等诸多压力,家长不惜血本购买大量保健品,保健品销售要占全年销售总额三成以上。
6月中下旬到7月:
是不折不扣的“放松月”。从高考硝烟中走出来的学生,各式各样的夏令营、旅游休闲、集体休闲肯定会大受欢迎。
8月至9月中旬:
是上榜考生“宴请月”,名目繁多的“谢师宴”、“感恩宴”、“同学告别宴”会浮出水面。
我们需要轻松的高考
作者:唐戈
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当时的考生陈荣这样形容自己:“前脚放下扁担,后脚便进了考场。”对那时的很多人而言,高考没有营养品,没有舒适的“高考房”。历史一步跨进2007年的高考后,围绕考生、商家之间“高考经济”热潮此起彼伏。家长李林算了笔账:“为孩子购买考前营养品、聘请高考保姆、订住高考酒店,一共花了上万元。”
不能忽略的另一个现实是,在“高考经济”虚旺的同时,目前社会上有人提出要“取消高考”,认为中国应该像国外一样。这实际反映出越来越多的考生或家长对现有的高考产生了恐惧、厌恶的心理。而在30年中,青年人争先恐后都要挤着过高考的“独木桥”,而引发的“高考经济”现象不能不发人深省。
高考30年,从零投入演变到上万元开销,高考经济虚火的旺盛,与高考制度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高考30年,从向往高考到厌恶高考,人们的心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有关专家认为,高考其实是一场平常的人生考试,它应该像上班一样轻松正常。按照心理学观点,这种平常环境更能让考生正常发挥。但现在,高考都成了“高考节”了:
高考之前,工地不得出声,以保证考生的脑细胞在静谧之中正常运转;宾馆推出高考客房;急救站辟出数十辆考生专用急救车待命,以确保准莘莘学子在高考压力下性命无虞;卫生检疫部门对考场周边的餐馆实施高考前特别检查,以保证考生不被腹泻骚扰;交警在考点门口出“特勤”、“护考”,确保考生路上不会因塞车而耽误时间进入考场。
更有甚者,几年前,因为担心汽车鸣笛,大连的家长把考场周边的道路断了,自己的孩子倒是没有受到噪音影响,可一名病人却因断路耽误了两个小时,最终死在路上。再加上媒体对这些细节的一一披露……我们看到整个社会“草木皆兵”,家长紧张的气氛比夏天还热。为此,教育部也不得不向社会发出“高考禁炒令”。
广州市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市第三中学校长梁国就向记者表示,家长对高考太重视了,过度紧张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如‘封路行为’最早是由家长自发形成的,后来政府为顺应民意,才将高考期间周边的道路封闭。”他指出,“高考虽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考验,是进入社会的一个敲门砖,但孩子本应在自然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才能健康成长。”
广州一示范性高中政治课梁老师指出,走进城市参加高考的农村考生,找旅馆、日常生活都是他们自己处理,他们不是也考得很好吗?“小县城的若无其事与大城市的大动干戈相比,这里的媒体与一些机构对待高考的行为是不是有‘作秀’之嫌?否则,就有可能是一种溺爱了!”
职业指导师陈先生认为,“许多家长都将上大学作为就业的唯一保障,现在就业竞争激烈,考上大学已不够,还要考上好大学。正是出于这种渴望成功的心理,考生家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获得优质教育,买营养品、租钟点房来保证自己的孩子争取最佳发挥,考出最佳成绩。”
梁国就表示,高考不应被单单看成是人生的转折,更应该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因为成才已经不只高考这一座“独木桥”了,还有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等。他呼吁社会要理性看待高考,还学生一个自然、轻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历年的高考前后,媒体总会借“高考”这个敏感词语拨动每一位学生家长心弦,报道“高考经济”可以说也是媒体高考报道策划系列中步步为营的一个节点,对此,人们见惯不怪。毕竟,凡有考试,必生经济,这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当笔者有一天酒店门口看到“谢师宴”的牌子,笔者的神经也被扰动了。十年前,我们高考后,只是在安静中准备着奔赴大学生活,那时,即使是考了800多分的同学,也都没大摆酒席。10年前、后的情景交融,“高考经济”一词此时在脑海里急剧翻动,我总想从学过的营销管理学中找到一两个理论来支撑我的思考。
我们四出采访,甚至与知名网站合作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和事实都证明了我们的担心,“高考经济”的虚火越来越旺,点燃高考经济的不仅仅是商家,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家长的紧张,甚至“爱面子”“互相攀比”的社会风气才是“一点就着”的干柴。
社会各界人士重视高考,家长渴望孩子成功都可以理解,但重视高考是不是应该有个度呢?把高考变成“高考节”真的是积极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吗?现实的情况是,这种仍然不能停止的做法加重了考生的焦虑。
因此,出于对考生成长极为负责的角度,学校和教育专家都呼唤社会给考生一个健康向上的风气,还考生一个轻松的高考,这也是众多学生和老师所盼望的。当然这种改变,我们不能只指望商家都像学校那样,虽然,商人也应有社会责任感,但商人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我们也不能把不正之风的造成都归咎于商人,毕竟,假如我们能以平常的心态面对高考,商家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