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如何写出深度?这几篇论文给你说透!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3jjewl.riyuangf.com/mobile/news/3042.html
核心提示:考研社小助手柚柚微信考研社小助手微信 加入22浙传考研QQ交流群:1084429212添加小助手微信 让你更懂浙传考研近年来,移动互联网

考研社小助手柚柚微信 

粉丝文化如何写出深度?这几篇论文给你说透!

考研社小助手微信   

加入22浙传考研QQ交流群:1084429212
添加小助手微信    让你更懂浙传考研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大众媒介,媒介技术的变迁使得民众的认知、态度、情感发生了多层次的递变。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粉丝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主导权,与此同时随着直播、粉丝经济的发展,粉丝及其文化的公共价值和商业属性被不断的开发出来。

提到粉丝文化、粉丝经济,这都是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今年发生了倒奶事件、同人创作事件等,粉丝这一群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浙传每年都会对新的热点出上一两道题,所以粉丝文化一定不要错过哦!今天为大家带来三篇文章,分别是《粉丝研究流变:主体性、理论问题与研究路径》、《媒介技术驱动与粉丝文化表达变迁》、《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

《粉丝研究流变:主体性、理论问题与研究路径》 尹一伊

“缺席”的粉丝

导致“粉丝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与国内媒体研究与受众研究中长期的话语建构有关。同时,粉丝研究自身的特性也为外部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粉丝群体是一个相对闭环的“想象的共同体”(安德森,2005),许多粉丝社群甚至带有一定的排外倾向,尤其容易排斥“局外人”的窥视。

第二,当下国内的粉丝研究往往将粉丝泛化为一个固定的群体,并在此前提下尝试分析粉丝社群结构、消费模式、劳动和参与方式等。

而粉丝实践实际上只是粉丝文化的“外部形状”,是一种“具身实践”(Yin & Xie, 2018)。而粉丝文化的内核——情感(affect)——则往往被忽略,或者被简单而缺乏验证地归因为“母性”“宗教崇拜”“爱慕”“慕强”等固定模式

第三,从学术领域的角度而言,“粉丝研究”还没有在中国大陆形成一个单独的学术领域,而国内媒介研究一向更重视生产与文本,对受众一直有所忽略。

西方粉丝研究的理论路径与框架

Gray等人(2007)认为,第一波粉丝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明显带有“为粉丝正名”的政治化诉求,这与粉丝研究当时面临的困境有关。

首先,早期粉丝研究与伯明翰文化研究及费斯克(Fiske)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其次,在1990年代,粉丝群体在大众认知中被严重地污名化和病理化(pathologization),几乎等同于一群“疯狂无脑的尖叫女孩”。

为了将“粉丝”学术化、概念化,第一波粉丝研究致力于对粉丝的污名化作出澄清。

作为对第一波粉丝研究的修正和拓展,第二波粉丝研究开始将粉丝研究带入更宏观的理论框架,将其看作广义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粉丝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如何研究作为文化群体的粉丝,以及粉丝群体的内部结构与层级。

如果说第一波粉丝研究所采用的文化研究框架在当时有效地定义了“什么是粉丝群体”,那么社会学框架则更侧重于解答“粉丝群体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波粉丝研究应运而生。这些研究回归对粉丝个体的关注,探讨粉丝个体的主观性与情感特征,分析他们如何对特定对象产生依恋并将其实践。

例如, Grossberg(1992)从感受力(sensibility)角度解释粉丝与文本之间的特殊联系。他化用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的“情感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 Williams, 1961)概念,描述粉丝在文化实践中探索与型塑自身主观情感的过程。

中国粉丝研究现状与问题

直接将粉丝文化或所谓“饭圈”现象归结为“乌合之众”或是“低智一代”,不仅是对粉丝文化的污名化,更是直接错过了关注、阐释其复杂肌理的可能

应该说,粉丝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形态比起西方而言更加复杂,这既与中国粉丝文化诞生之初的特征有关,也与中国独特的政治社会话语、互联网生态与社交逻辑有关。

很多研究来自“学者粉丝”们相对内部的研究视角,但有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本质化倾向。同时,由于“粉丝研究”在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单独的学术领域,这些研究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并不是主流学术话语。

《媒介技术驱动与粉丝文化表达变迁》 张建敏

粉丝文化表达变迁的趋势

(一) 表达空间从后台到前台

在媒介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粉丝文化表达空间也沿袭着从后台走向前台的发展路径。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占主流的时代, 粉丝文化表达的呈现是滞后的、点缀性的存在, 异时空且不同步。

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粉丝在虚拟世界里拥有可以聚集的独属空间, 粉丝社区、评论专区或是附缀在媒介源播放窗口下方的下拉区域, 使粉丝有了可以进行文化表达的独立空间。

(二) 表达载体符号从单一到多元

文字曾是粉丝发表评论、表达消费感受的唯一载体符号, 诉诸于观众来信等单一形式。而如今媒介技术发展到数字媒介阶段, 数字媒介技术的智能操控与低门槛, 使得普通受众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表达手段。文字、图像、声音被整合于许多既有的表达类型之中, 粉丝可以运用一种或是同时运用多种符号载体来表达。

(三) 表达渠道从单一媒介到融合媒介

公共传播媒介与人际传播媒介的融合, 加强了信息流通的广度与深度, 使其能够深入社会内部的肌理脉络, 这也使得包括粉丝文化表达在内的个人化表达可以拥有更多的传播渠道, 获得更广泛的可见性。

网络社区、弹幕网站、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漂流瓶、路牌广告以及各种应用客户端, 甚至作为公共传播组织机构存在的传统媒介等, 都是粉丝聚集表达的传播空间。

(四) 文化表达主体从个体到社群

粉丝们因兴趣爱好集结同盟, 在社群组织中形成情感认同和自我肯定, 在其中可以宣泄情感, 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如鹿晗的粉丝们曾经发出感叹:“身处集体中, 鹿饭们抱团取暖、相互感动, 生发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难以体味的崇高感。”

粉丝文化表达的形态与特征

(一) 表达形式的丰富与多元

在媒介技术的支撑下, 粉丝文化的表达形式从传统的文字叙事, 演变为更加丰富的多媒体叙事方式, 融合了多种符号表达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和多元的叙事主体。詹金斯曾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将电视迷改写电视节目的方式归纳为以下十种:补充内容、扩展电视剧的时间表、重新聚焦、重新调整道德原则、转变类型、交叉、人物变位、个性化、情感强化等。

(二) 表达内容的戏谑性与颠覆性

粉丝在文本再生产过程中再造了很多新词汇, 甚至新文体和新语法。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 在粉丝社群流通传播着一种只有粉丝才能读懂的粉丝话语, 如“站姐”“聚聚”“C位”等。

这些粉丝话语的产生, 多是来源于粉丝对自身消费行为的概括和命名, 或是对偶像行为的关注指称, 常常是独属于粉丝群体交流的文化暗语, 是他们用以区隔主流文化、彰显其文化角色身份的一种文化资本。这种对传统主流文化及其话语的颠覆, 是粉丝群体意欲在文化领域获得自主性与独立生存空间的一种努力。

(三) 传播路径的圈层化与社交化

圈层化与社交化既是粉丝文化表达的过程, 亦是结果。正是因为粉丝在虚拟社群的交流互动, 增强了粉丝之间的情感连接, 建构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社交圈层。而粉丝圈层的形成, 也营造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不羁氛围, 在其中粉丝获得媒介赋权和文化表达的自由, 使粉丝之间的互动与粉丝文本的传播都更为频繁。

(四) 呈现方式的即时性与交互性

现代工业社会, 随着人类身体延伸的半径在不断扩大, 人们对于身体移动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飞机、地铁、磁悬浮列车, 人们对于速度的追求越来越趋于极端, 人们对时间失去等待的耐心, 追求立竿见影, 追求即时效应。

日益强大起来的粉丝作为一支最有表达热情的文化力量, 自然要求改变文化反馈呈现滞后性的现状, 而媒介技术的发展迎合或者说顺应了粉丝们的这一文化诉求。粉丝们对于文化表达呈现即时性的要求, 也是粉丝们对自己文化权力的强调。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刘海龙

传播技术与民族主义

1. 民族主义与网络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 其主张众多, 但基本目标有三个: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 最重要的核心观念是 (民族的) 真实性、连续性、尊严、天命、友谊 (“爱”) 和祖国。 按照传统的民族主义理论, 民族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统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其基本主张就是政治和民族单位应是一致的, 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网络民族主义”一词在中文世界里最早出现在2003年。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引发的抗议活动中, 首次出现在强国论坛的前身“抗议北约暴行”论坛里。在其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 中国的网络社区曾掀起过一波接一波的网络民族主义浪潮。

2. 传播技术与民族主义

 当下的网络民族主义与吴旭21世纪初所描述的网络民族主义有一个明显的不同, 早期网络民族主义的议题基本来自现实政治事件或大众媒体, 而新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常常起源于网络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

像“帝吧出征”的导火索周子瑜事件、APA酒店右翼历史书事件都肇始于微博, 并在网络空间中发酵。互联网去中心的草根化的表达, 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具象化提供了大量象征资源。这种自下而上的自我动员让民族主义变得平易近人, 更容易与日常生活、自我身份勾连在一起。

新媒体与民族主义的表达

1. 新媒体与帝吧表达风格的形成

首先, 那种以怨怼为底色的沉重情感已经被更为轻灵的反讽、戏仿、戏谑所替代。在针对“不明真相的同胞”的交流中, 甚至“爱”的主题占据了主导。据统计, 出征者在蔡英文Facebook主页上重复十次以上的模板中, 91%均为“爱”之话语。 

其次, 在使用的符号上, 拼贴制造的夸张、恶搞、多义的“表情包”取代了单一的政治口号。

表达方式的变化, 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 与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两岸关系的整体趋向好转、青年之间的现实与文化交流密切有一定联系, 甚至可以说与90后、00后与其前辈之间的代际文化差异也不无关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传播技术本身的变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于90后、00后与之前群体的代际差异本身也受到传播技术的影响。

2. 流动的多义性与游戏性

帝吧的这种半真半假的高级黑加自嘲的表达, 使意义具有流动的多义性与暧昧性, 很难将其锚定在一处。比如旁观者认为是征伐, 但参与者认为这不过是互相逗趣的游戏  ;有研究者认为这些统一制作的表情含有强烈的父权主义色彩, 但女性使用者却认为她们是在调侃和自我赋权。

传播游戏是心理学家史蒂芬斯提出的“传播游戏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除了功利目的的传播 (即作为工作的传播) 外, 还存在着一种为传播而传播的超功利的、追求自我愉悦与提升的传播 (即作为游戏的传播) 。在后一种传播中, 传递信息本身已经不是主要目的, 更重要的是传播主体的快乐与自由。

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

1. 边界消融与驯化

传播技术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地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而是一种双向的驯化。媒介既不是民族主义的工具, 也没有简单地决定了民族主义的形态。

使用者们把网络看成是日常生活展开的空间, 是他们想象这个世界和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界面, 就像空气和水一样理所当然。因此, 网络中介或建构了新一代的网络用户的民族想象。反过来, 使用者对新媒体的意义赋予, 也影响了媒介本身。

2. 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

粉丝民族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以web 2.0技术, 尤其是社交媒体为组织动员与行动平台。(2) 参与主体为平时远离政治的青少年网民, 包括一些被称为“小粉红”的女性粉丝群体。(3) 表达方式带有极强的网络亚文化风格, 其情感不是传统民族主义表达中常见的仇恨与愤怒, 而是反讽、愤世嫉俗甚至正向感情。 (4) 对国家的情感带有粉丝对偶像的特征, 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

重点解读:

粉丝文化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对于追星女孩来说,今天给大家解读的三篇论文可以很好地回答粉丝文化的研究路径、粉丝文化的表达变迁、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这三大主题

其中有许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粉丝文化的研究脉络在第一篇论文中有了详细的梳理,如果题目考到一道论述题“请论述粉丝文化的研究脉络”,这篇论文就可以派上用场啦,而且还会涉及到许多粉丝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的理论

第二篇梳理了粉丝文化的表达变迁,像小标题中“从...到...”都是可以直接用到的,可以让老师第一眼看到你的逻辑。

第三篇是作为粉丝文化的拓展,粉丝民族主义也是最近很热的点,首先你要知道民族主义与粉丝民族主义之间的区别,其次有什么表达方式的差异等等。千万不要以为浙传不会考很新的内容,万事皆有可能哦~

- END -
排版丨壹壹
nback="static" style="max-width: 100%;line-height: 0;top: auto;left: auto;right: auto;bottom: auto;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22浙传考研半程班
点击图片,快来了解详情!
ink-data=""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Dg3NjY3NQ==&mid=2247505450&idx=1&sn=65d5374cb12f0943b79dc8602112bce3&chksm=fd292b46ca5ea25032188bee7db9267335e9937547246f67fac735d553fe1b37d76bfd5e530a&token=1074526342&lang=zh_CN#rd"" style="margin-top: 30px;margin-bottom: 1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text-align: center;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nback="static" style="max-width: 100%;line-height: 0;top: auto;left: auto;right: auto;bottom: auto;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22大纲解析正式发售浙传考点一网打尽
ink-data=""https://mp.weixin.qq.com/s/3tJLKkU495n0E4T2uWYpZQ"" style="margin-top: 30px;margin-bottom: 1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text-align: center;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nback="static" style="max-width: 100%;line-height: 0;top: auto;left: auto;right: auto;bottom: auto;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2浙传考研必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ink-data=""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U3NDg3NjY3NQ==&action=getalbum&album_id=1643113693624254465#wechat_redirect&__biz=MzU3NDg3NjY3NQ==#wechat_redirect"" style="margin-top: 30px;margin-bottom: 1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nback="static" style="max-width: 100%;line-height: 0;top: auto;left: auto;right: auto;bottom: auto;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专题回顾 /

实务模板

让答题更规范,下笔有思路

必读热点

热搜与学术热点全掌握

大纲解读

解读大纲,GET答题、复习重点

论述题批改实务批改
/ 浙传考研须知 /

浙传研究生培养方案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